第A7版:关注民生 聚焦两会·视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苦一天工资不够看场电影
· 大学生就业难,根子在学校
· 泡脚水晶泥原是钾肥 功效不明污染重
· 紧挨“鸟巢” 感觉真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苦一天工资不够看场电影
代表委员呼吁赋予低收入者同等的“文化消费权”
梁波
  前一阵子,满眼都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海报,看得南京市民老吴心里痒痒的,“一家人很久没看电影了,找个周末去‘休闲’一下吧!”老听人家说新街口有家电影院怎么怎么好,不料到了电影院一看价格,60元一张票,吓得老吴一家三口立马“逃”了回来……老吴是一家单位的司机,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老伴下岗后在一家私企打杂,月收入500元,两口子除了日常开销还得供孩子上高中,“要是一家人花180元看场电影,我们就得好几天把嘴巴‘扎’起来。”

  这还只是一场电影,更别提动辄几百元一张门票的明星演唱会或是音乐会了!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些精神上的享受绝对是奢侈的想法。今年全国两会,这一现象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共同关注。赋予中低收入者以同等的文化、休闲权利,让他们有“文化消费”的条件,成为一致的呼声。

  现状:

  一天收入不够看场电影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打牌、逛公园等,90%以上的居民每天都看电视,而其他文化消费活动占的比例很小。而对低收入者而言,文化消费更少,“费用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就以电影票为例。记者调查南京市场发现,电影院票价普遍都不低,金陵工人影城平均票价30元左右,上影华纳影城、德基广场的新街口国际影城票价更是不菲,平均在50元上下,尽管这些影院在人流量较低的每周二、周三实行全天半价优惠,但即使这样,广大的工薪阶层仍然消费不起。

  不妨算算这样一笔账:南京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12505元,很多市民一个月的工薪收入也就在1000元左右,而看电影很少是一个人前往,两个人去就得花上60元-100元,即使是在半价优惠日,对这部分人而言,一天的收入也不够两人看场电影的。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文化消费的价格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很低,同样以电影票为例,在德国,即使在黄金时段看黄金电影,也不过花费7欧元至9欧元,只相当于他们人均月收入的0.18%-0.3%。而在南京,这个比例高达3%-5%,是德国的10多倍。

  一方面老百姓喊票价高,进不起电影院,另一方面,电影院也在喊上座率不高,有时一个电影厅内只有寥寥数人在看。这样的矛盾常常存在。

  图书价格也“虚高”

  其他的文化消费也一样不便宜。演唱会、音乐会门票动辄几百元,即便是最起码的文化消费———图书,同样也存在价格“虚高”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即坦言“我也买盗版书”。一本盗版书五六块钱,想了解一下,就买一本翻翻,看完再当废纸卖掉。“现在一本书动不动三四十块钱———书价虚高,使许多老百姓不得不去买盗版书,书价为什么总是定得这么高?”

  建议:

  “文化扶贫”政府买单

  “低收入群体不是没有文化消费需求,而是因为他们太缺乏消费的条件了!”全国人大代表、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作曲蒋婉求说,近年来,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绝不是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就足够的,他们也有精神上、文化上的消费需求。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做好物质保障的同时,做好“精神上”的保障,“一个国家的发展,说到底靠的还是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长周健民认为,居民文化消费层次偏低的原因与文化产品价格过高不无关系。政府在着力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扶贫”,“现在很多现代文明的东西离老百姓很远,而现代的思想观点是渗透在其中的,思想观念上不去,就会拖现代化的后腿。”

  周健民建议,有关部门可在节假日期间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等发放免费参观券、游览券、电影票;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国有艺术院团、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主要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低价演出或放映等等,通过这些政府“买单”的措施,丰富老百姓文化消费的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陈英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