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讲话切中时弊,引起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痛斥行政机关存在的种种严重铺张浪费行为,指出浪费公款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和谐,必须坚决制止,并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行政浪费触目惊心
“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增长23倍,而同期GDP增长了14.6倍。”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用数据表明了快速增长的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确实令人担忧,“而这种超常规增长与政府浪费现象有关。”
冯培恩委员为我们列举出的是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例:
———公务用车浪费: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
———公款吃喝浪费:近20年来中央下发了数十个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但收效并不显著,粗略统计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
———公费出国旅游:近年来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在各地持续升温,公费出国一年耗资数以千亿计。
———“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一些政府举巨债打造超豪华大广场、大剧院、大体育馆、高尔夫球场及大学城等标志性工程。有关部门披露,我国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政绩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郑健龄说,政府机关暗中相互攀比之风也越来越盛,设备求大求全。办公大楼面积为什么不能小一点呢?一些设施为什么就不能简单一些?对此,群众也颇有意见:不是花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心疼!
行政浪费之症“病因”何在?
冯培恩、郑健龄、张健等多位代表委员仔细分析了奢侈之症存在的种种原因。
一是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低;二是缺乏规范和监督管理;三是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四是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
还有,对行政成本的考核不够重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主要看经济发展指标,而不计行政成本,这种考核方式使政府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必须有人对行政浪费负责”
建设节约型政府,不仅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示范、导向作用,而且涉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代表委员们呼吁,必须坚决制止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的奢侈之风,加大节约型政府建设力度已是刻不容缓。
“必须有人对政府浪费负责。要把行政费用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把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列为第一责任人。”冯培恩委员和郑健龄委员都明确提出了这一点。
冯培恩委员还提出,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加快透明政府建设,使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接受全体纳税人监督;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促进公共财政决策的民主化,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都能得到有效表达和充分尊重。
新华社记者 孙承斌 张景勇 吴晶晶
代表委员“会诊”行政奢侈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