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储亚平3月4日提交提案建议:既然管不住教辅读物的变相统一购买,还不如改为一门课允许配一本教辅读物,与课本一同组织征订。(3月5日《河南商报》)
我的孩子高中毕业时,各种各样的教辅书足有一二百斤。我感叹说,“这么多书,你都读了吗?”孩子说,哪有工夫读啊,反正老师让买,不买不行。我没来得及估算那些书总共花了多少钱,但教辅书的浪费却让我无法释怀。想想看,家长供完一个高中生,光买教辅书要花多少钱?从纸张、编写、印刷、销售,再到学生手上,每一个环节寄生了多少“吸血鬼”?不是说不能有教辅书,问题是必须有个度。比如说,每门课究竟需要什么教辅书,要多少,谁编写?这些必须明确。现在,教辅书已经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似乎一沾上这个,就会财源滚滚。家长们的血汗钱,养肥了一批油腻腻的教辅贩子。教育部也注意到这一现象,出台了“严禁统一组织征订购买教辅读物”的规定,但似乎并不管用,一些学校采取“曲线救校”的形式,由老师推荐,由学生到新华书店或其他书店去购买,反而比统一采购更贵,家长付出的代价更大。储亚平的建议当然是根治教辅书腐败的良药,也能在客观上为家长减负,但政策容易制定,关键在怎么执行。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辅书的出版发行也涉及多个环节,因此,在监管上,自然要求各个部门协同进行,否则的话,建议也就只能是建议而已。
(宁海 青海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