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城墙已被打通,审批手续在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明城墙已被打通,审批手续在哪
尹海峡 王磊
  “修好了,我至少少走1公里。”住在姜家园的陆小姐觉得,如果这条路打通,她进出家门将会方便。陆小姐所说的道路全名叫“察哈尔路西延”,就是在南京政治学院南侧的察哈尔路穿越明城墙,从小桃园直抵热河南路。

  工程建设单位称,察哈尔路西延获得南京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立项,按照市长办公会会议纪要的要求,“要在今年4月底完工”。

  “之所以要在4月底前完工,是因为此道路还承担另一项重要功能。”在南京市建委、市交管局等部门编制的“快速内环北线(新模范马路)二期工程交通组织方案”中,是把该工程作为新模范马路施工期间南京东西向交通的分流道路来要求的。

  “不然城北交通将一团糟!”交通组织方案的编写专家对察哈尔路西延工程的要求是“必须尽快打通”。

  担负城西交通分流重任

  察哈尔路西延确有必要

  工程之所以惹人关注,是因为要穿越南京600岁的明城墙。南京市建委透露的方案是,西延工程将利用小桃园明城墙的一处豁口,修建一条宽度在33米左右的道路。

  要在国家重点文物600岁明城墙上动土,这怎么行?消息经快报披露后,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关注。此事同样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年三十到现场调研,明确提出“既要修好路,又要保护好城墙”。

  记者昨天看到,现场忙碌一片,原本连在一起的城墙上已经被挖开一个大口子,护土被挖开了,残留着一排排挖掘机留下的“齿痕”。

  “此处不属于明城墙地段,只是利用坍塌的豁口进行修路。”建设主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施工不会破坏豁口两端城墙。“这里是‘包山墙’结构,即城墙内部全部都是土而非城砖,且此处破损多年,豁口很早就存在了。”

  “破坏明城墙的行为,竟然被异化成这段城墙不是明城墙。”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明城墙研究专家看来,“包山墙”段百分之百是明城墙,当时明城墙修建时是“因势而建”,巧妙地把丘陵包在其中,只在外面砌上两三层砖。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文物专家昨天给记者提供的照片显示,小桃园段明城墙以前确实有坍塌,2003年大修的时候,这里没修,但确属于明城墙段。

  建设方称挖的只是豁口

  文物专家认为破坏城墙

  快报率先报道的察哈尔路西延工程与明城墙“撞车”的消息,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昨天,南京多家媒体披露,在没有得到文物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明城墙已经被打通。昨天,快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探访。

  “媒体的暴风雨式报道,没有唤醒建设者对600岁明城墙应有的敬畏。”一位记者在察哈尔路西延工程现场,看到挖掘机已在明城墙上扒开大洞,发出无奈的叹息。

  “讨论还有没有意义?” 南京明城墙专家杨国庆昨天反问记者,因为破坏已经产生。

  建路很有必要,南京明城墙也绝对不是一点动不得。但按照文物法,这样的动作要得到省市乃至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这也是媒体质疑建设行为违规的重要地方。

  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前天接受南京一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已经递交了“察哈尔路西延道路穿越城墙设计方案”的报告,“但现在尚未得到任何答复”。但昨天记者再次联系上他时,该负责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

  江苏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此前曾明确表态,南京此前的申请被驳回,“这样的申请我们根本不会批”。但昨天却表示“无可奉告”或拒绝采访。省文化厅的一位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在这个问题上,省市观点不一,不好讲。”

  昨天记者设法电话咨询国家文物总局,但相关人士也表示“不便透露”。

  建设主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了申报的难处,“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这个工程永远批不下来”。

  除了文物手续没有报批,察哈尔路西延工程还有一些地方存在违规的疑点。

  首先是规划问题,按照城市规划法,这样的工程必须申请规划用地施工许可证,并要向社会公示。但在南京市规划局的网站上,记者没有发现该工程这方面的信息。

  此外就是方案问题,南京市建委曾表示,对于市民所关心的重大工程,设计方案将向市民公开,征求市民建议。但很显然,察哈尔路西延工程没有向社会公开。而在建设现场,记者也没有发现应该向社会公开的标牌。

  快报记者 王夕

  工程没过报批程序

  多处存在违规疑点

  察哈尔路西延工程,担负着为新模范马路施工期间分流的重任,也将大大方便周边市民的出行,是一件“民心工程”。明城墙是南京人的骄傲,是全国文保单位,任何动土的行为都必须经过省级乃至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然而,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并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关注这一事件的目的,正如省领导在大年三十现场调研时所要求的,是希望“既要修好路,又要保护好城墙”。而兼顾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必须履行必要的程序,通过文物部门的层层把关,把道路建设对明城墙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而且“走程序”也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市”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漠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危害比破坏明城墙本身更严重。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