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淳朴的人民啊
让我受宠若惊
2002年,王老师跟着队伍去了四川,那是他第一次去西部支教。
“接待我们的老师按照当地的最高礼节,将我们高高举起来表示欢迎。”仪式后,王鼎宏一行正准备离开,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他永难忘怀。
“他们大大小小一家子人,突然笔直地站成一排。我们正在纳闷,那边‘预备齐’之后,庄重地开始唱红军的歌。”后来,王鼎宏才知道:当年,这位老师还是小孩时,一家人因为饥饿而奄奄一息,是路过家门口的红军接济了他们。为了感谢这救命之恩,他们就学唱红军歌曲。时间久了,这个惯例在他们家延续下来。只有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他们才唱起红军歌曲来欢迎。
“他们认真地唱了一遍又一遍,这让我们受宠若惊。那位老师对我说,‘当年,红军对我们家有救命之恩;而现在,你们不远万里赶来教我们知识,对我们整个汶川下一代有恩!’”
事隔多年,这个场景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了王鼎宏的心里,抹不去了。
那感恩的老师啊
教我怎样做人
而另一次的四川之行,也深深震撼了他。
在四川阿坝州,王鼎宏给当地教师培训时,遇到了一位27岁的陈老师。
“在当地,年轻男女都早早结了婚,可陈老师27岁了还没有对象。”王老师告诉记者,小陈毕业于阿坝州唯一的师专,是当地少见的大专生,现在阿坝下面的一个学校教书。“他教的学生有27个,19个是高中生,其他的有初中生甚至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除了教语文政治之外,他还教历史和音乐。”虽然整天超负荷工作,可陈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元。
“一个月100元,除去基本的生活费和资助学生外,所剩无几。因为挣钱少,所以他空有高学历,27岁了都没有人愿意和他结婚。我问他,‘值不值?’他说‘值!’。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是国家减免了学费把他培养出来,所以他要报恩。”
“大而空的话常能听见,但真正无私的人又有几个呢?”王鼎宏说:“这个小伙子用行动告诉我,怎样做才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那可爱的孩子啊
让我不忍放弃
让王鼎宏难忘的,不仅仅是那里淳朴的居民,高尚的老师,还有那群在贫困中还能欢笑的孩子们。
“有一年,我在云南支教时,正好赶上一所中学的学生结束军训,准备吃饭。孩子们军训后又累又饿,听见说开饭了,都高兴地跳起来,大家开心地奔向食堂。”
那顿午饭到底吃的是什么,王鼎宏说,他永远难以忘记———
“一口大锅煮开了,把辣椒粉一样的东西往里面一倒。再把水放进去,调成不像菜又不像菜,汤又不像汤的、糊糊状的东西。放点盐端上来,就算是主菜了。孩子们天天都这样吃。也只有这样,一天三顿的伙食费才能控制在2元钱以内。”
看着孩子们捧着饭盒狼吞虎咽地吃“糊糊”时,王鼎宏的眼泪差点都要掉下来。
“就是吃着这样的糊糊,孩子们还能愉快地生活,还能刻苦学习———孩子们都在争取,我们做老师的,哪有理由放弃他们呢?”
现在,时不时还有人问王鼎宏:“王老师,你怎么就想起来去那些地方支教呢?”
王鼎宏常常不知如何应答。直到现在,他始终说不清为什么会参加支教,更说不清为什么会坚持了那么多年。
“或许是因为,我的内心被什么不经意地震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