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遭到公众普遍的质疑和反感。有人分析了这个考试的不可操作性,认为素质复试会成为考试人员任意而为的特权,也有人说,政治素质不高、道德不好的人同样可以搞自然科学研究。我认为这个事件不过是又一次给了人们嘲笑我们品德教育的机会。
事实上,不管是考试还是求职,只要存在面试,就一定有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预设,所谓印象分自然包括这类印象了,它甚至本来就占面试中很重要的比例。但是,一旦把它讲出来,尤其是用文件规定出来,立即就会产生那样的效果。这是因为,我们的文件总是能够把主题异化,我们的学校教育总是能够把道德教育形式化、空心化甚至非道德化。
有人已经论证,研究生品德考场可能成为公然鼓励学生说假话空话的地方,如果如此,那它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极差、道德品质极坏的一件事情。不只是考试,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本身也是如此。教育的结果是,思想品德课程成为空洞无物的典型,人品测试软件成为人人争传的趣味游戏,“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以德服人”等电影台词总是引起哄堂大笑。
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的品德教育过滥,甚至抢了专业技能教育的比例?显然不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缺少一些基本的品德教育:诚实、自律、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关爱、正直、勇敢……等等。这些教育的缺失给社会运转和个人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困扰,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治安,从商业信用到官员腐败,伦理坍塌和价值混乱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道德教育从来都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道德滑坡的倾向,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运动,至今还在进行之中,从法律制度到课堂学习,都倾注了很大的力量。里根曾总结说:“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因为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才力花在道德教育上。”1996年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呼吁国会提供更多的钱用于道德教育。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育法或者教育大纲都把道德教育列在第一章或第一条。可以设想,在这些国家中,如果有学校在教学和考试中强调要重视道德品质,不但不会沦为笑柄,还会因此受到尊敬。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道德观自五四以来受到激烈的批判,几乎成为反人性和伪道士的代名词,而符合现代文明观念的道德观,如人道、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却并没有得到系统充分的接受和融合,并且很快遭到异化,成为假大空教育。道德这个词语遭到玷污以后,自身就成为了不道德的符号,成为人们宁可没有也不要的一个东西,甚至反道德成为最道德的一种行为。
因此,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不是道德教育多了或被过度重视的问题,而是什么是道德教育、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素质才是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理念的素质?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才是有利于人道、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品质?如果教育者自身没有正确的答案,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令人本能地反感的笑柄。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不是道德教育多了或被过度重视的问题,而是什么是道德教育、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素质才是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理念的素质?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才是有利于人道、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品质?如果教育者自身没有正确的答案,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令人本能地反感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