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2月17日报道,在南京莫愁湖公园,有一堆残缺的石料构件,有关专家确定是“曾文正公(曾国藩)遗爱之坊”的部分原物。有人主张利用这些残构,在原地修复这座牌坊,也有人坚决反对,争议由此而起。
争议之一是对曾国藩的评价,这涉及是否值得为这样一个人“树碑立传”的问题。由于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仅来自历史事实的不同方面,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正反双方都可以列出难以批驳的理由。有人将曾氏视为屠杀南京人的刽子手,也有人肯定他重建南京,包括恢复莫愁湖景点的贡献。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曾国藩的争议还将继续下去,并且不可能得出一个能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共识。
原因很简单,人类社会的思想和认识本来就是多样的,有的时候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一致,靠的是非民主的手段。但这类争议不应该排斥或抵制对历史事实(物质的、精神的,具体的、抽象的)的保存和保护,而对历史遗迹的呵护,恰恰有利于今人和后人更全面地了解包括曾氏在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以,即使是站在反方的立场,也不必或不应反对保存与曾氏有关的遗址和遗物。
争议之二是这座牌坊是否应该重建。赞成的人认为这是一件文物,重建是恢复原来的景点,有利于旅游。反对的人则以为,既然这座牌坊并不是莫愁湖原有的古迹,并且早已不复存在,重建等于画蛇添足,只是多一个假古董。
我是主张不必重建的。如果这座牌坊还在,或者大多完好,当然不应拆除,而要妥善保护。即使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完全没有争议的反面人物,它至少是历史上真实的一部分。但据专家考证,这座牌坊的建造时间略晚于1888年,至今不过百余年。而在1936年已不见有关的专著记录,至多只存在了四十多年。可见这座牌坊本身谈不上有多少文物价值。现在所存的残件,是从其他拆除旧桥的废石料中拣出来的,有的可能还埋在地下。如果重建,免不了要加上其他石料或构件,究竟还有多少真的成分?再说,今天的莫愁湖景区已经过多次规划和建造,即使能在原地复建这座原来没有考虑在内的牌坊,也未必能为景区生色。
我建议选择合适的位置,如牌坊的原址,将所有能找到的构件集中展示,其中能显示艺术水准、某些历史内容或某种风格的雕刻可以布置在便于观赏的显著位置。旁边竖一块说明牌,客观介绍此牌坊存废的事实。这就是一处很好的遗址陈列,足以满足游客、专家等各方面的要求。观览之余,人们不妨想想,当初为什么会建造?为何不到半个世纪就毁了?如果要争论曾国藩的功过是非,也不妨继续争下去。
一提到保存历史,保护文物古迹,不少人马上想到复原和重建。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兴衰存废的复杂结果,真正的文物古迹也是恢复不了的,有时保留废墟和遗物更好。
人类社会的思想和认识本来就是多样的,争议也在所难免,但对历史人物的争议不应该排斥或抵制对历史事实的保存和保护,对历史遗迹的呵护,恰恰有利于今人和后人更全面地了解包括曾氏在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但一提到保存历史、保护文物古迹,不少人马上想到复原和重建。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兴衰存废的复杂结果,真正的文物古迹也是恢复不了的,有时保留废墟和遗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