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本草纲目》最早在南京出版
· 残疾人要找资助对象
· “我阿能拿肉跟你换‘南京’啊”
· 每天都打个慰问电话
· 南京最早的市花是兰花
· 孤老家摆起了邻里宴
· 社工来给老人当保姆
· 西善桥拆迁工地拆出明代功臣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本草纲目》最早在南京出版
狮子山上开建明史碑廊,47幅图片浓缩277年明史
吴瑕 尹海峡
  龙江战役:1360年,陈友谅率40万大军攻打集庆,刘基献计让康茂才假投降,约陈友谅在江东桥会合。陈友谅到了后发现木桥已改为石桥,铁甲舰无法毁桥直达水西门,又无法掉头,方知上当。朱元璋以八万兵抗击陈军,大获全胜。

  有记无楼:1374年,朱元璋为纪念龙江战役,决定造楼记功。他号召众大臣人人动笔写记,后有大臣上谏,曰:“土木之工,圣君之所不为。”朱元璋接受了这个建议,作《又阅江楼记》,决定罢建。今下关区政府开发旅游,阅江楼已成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废桃符 倡春联:明初以前,人们过年在门的两侧靠置桃符,用以避邪。朱元璋决定移风易俗,下诏要京城公卿士庶人家门上用红纸写对联取代桃符,曰“万年红”,并亲自微服视察。

  李时珍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无人不知,但它首次出版在南京却很少有人知道。下关区旅游局局长万贵祥昨天向快报透露,该区正在狮子山上开建明史碑廊,就是要用最通俗直观的方式讲述这类历史。

  医学巨著

  当年竟没“出版社”要

  万贵祥对南京的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李时珍虽然不是南京人,但与南京有渊源。李时珍用了27年时间,数易其稿,于万历六年撰成《本草纲目》,第二年就带着巨著的手稿到南京联系刻印出版。

  “当年谁也看不见这个书稿的价值。” 万贵祥说,从三山街到内桥,书坊林立,竟没有一家愿意承印。

  李时珍在等待出书的日子里,登牛首、栖霞、狮子等山采药,对著作进行修改补充。“他还住到下关的静海寺,潜心研究郑和从南洋诸国带回来的外国花草,190万字的巨著,最终11年后在南京首次出版。”万贵祥说,好事多磨,这段历史知道的人不多。

  277年历史

  浓缩成47个片段

  像这样发生在明代南京城的故事还有不少,下关区旅游局在去年就萌发出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公布于世的想法。

  深入档案室,找明史专家学者、查找资料,成了摆在万贵祥面前的一件大事。通过逐一整理,47份历史资料被整理出来。“这简直就是浓缩了277年的明代史。”南京大学一位研究历史的教授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万贵祥说,这些资料多以事件为主,不少与南京人、甚至全国人的风俗和习惯息息相关。他举例说,现在过年过节,每家每户总爱贴春联,但在明初以前,人们过年在门的两侧靠置桃符,用以避邪。当年朱元璋决定移风易俗,认为红色可以避邪,下诏要京城公卿人家门上用红纸对联取代桃符,曰“万年红”,朱元璋还亲自微服视察。

  万贵祥开玩笑说,其实朱元璋这样做是有私心的,红与朱同意,暗含朱家江山千秋万代,但老百姓不管这些,只知道过年图吉利,贴春联也就成了风俗。

  明史碑廊

  计划年内建成

  故事整理出来了,下关区旅游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这些片段画出来,刻在青石上,做成碑廊。

  这一想法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关区政府明确,今年将在狮子山景点中,建成明史碑廊,这一计划甚至走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旅游局还找到了南艺毕业的、擅长古代人物创作的美术师肖荣,请他把故事画出来。“目前,从47个片段中选出的18个,已经出炉。”

  “还要对文字进行修改斟酌,拿出来的东西要经得住社会的评价。” 万贵祥说,他们将在雕刻前,先把文字和图片资料张贴出来,向市民公示,请专家学者提建议,然后再制作。

  快报记者 尹海峡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