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券打折设圈套、明码非实价、促销商品不能退换……日前中消协联合部分省市消协开展消费体察活动,通过对商场、超市的日常经营特别是节假日促销活动进行体察后发现,一些商业零售企业借打折让利之名,行价格欺诈之实。昨天,记者对照其中的部分典型“猫腻”,对南京市场进行一番“体察”后发现,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
“明码标价”其实还能砍
“现在很多商场都可以砍价的,跟营业员好好谈谈,一般都能打个8-9折。”经常逛街的市民张小姐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部分商场,营业员会通过给消费者提供折扣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如此一来,明码实价“名存实亡”。
天天“停业”天天还在卖
一些所谓的品牌折扣店,使用“紧急降价”、“大清仓”、“停业清货”等不规范用语进行宣传,以哄抬人气。新街口某品牌折扣店声称因货品停产而进行降价销售,记者在店内看到,原价400多元的皮鞋仅售82元,200多元的西裤只卖39元……而负责周边路段环卫的一位保洁员却告诉记者,这家店几乎天天都在打折,三天两头换个“由头”,“就在10多天前,打的是‘停业抛货’,可是直到今天也没真停过!”
返券打折设圈套
“买300送300”、“满400送200”……返券已成少不了的促销形式。不过记者发现,商场大多对返券的派送和使用设定了很多限制条件,如“特惠或打折商品不在活动之列”,“本券于×月×日之前使用有效”,“每消费300元限用100元券”等。“要把400元券用完,我至少还得再花800元!”一位手持返券购物的曾小姐无奈地说。
特价商品售后进“冷宫”
在一些商场的特价区,记者看到这样的告示:“特价和打折商品不退不换”,某商场的皮鞋专柜也规定“特价鞋售出概不退换”。
虽然商场擅自减免促销商品的“三包”责任,还是有消费者禁不住优惠的价格而购买。有关专家指出,促销商品也难免会发生质量问题,但因为商场以特价和打折为由剥夺了消费者退换货的权利,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快报记者 陈英
见习记者 陶维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