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菲·安南缔造了联合国的辉煌时代。在长达四十多年的联合国生涯中,他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波黑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9·11事件等。此书的作者是《洛杉矶时报》资深撰稿人,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洗练的文笔,让人们不仅了解当代国际风云的内幕,也了解了联合国的运作。
“石油换食品”丑闻
2004年11月24日,在飞往瓦加杜古参加法语国家联盟年度峰会时,安南对工作人员称他想取消此次访问。此前他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停留了两天,参加有关伊拉克未来的国际会议。他疲惫不堪,没有胃口,不想见任何人。
安南此行中的反常行为表明他的精神抑郁症复发了。几个月来他接连遭受打击,尤其是白宫不断地抨击他。虽然与美国伊拉克占领军尽力合作,但他不可能消除白宫所认为的致命打击———他曾经反对侵略。在安南努力处理与联合国最强大的成员国的关系之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到他的面前,即所谓的“石油换食品”丑闻。更糟糕的是,他的儿子科乔也深陷这一丑闻,利用父亲的地位和影响卷入了一场看似低级的阴谋。
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安南的对手通过放大和操纵“石油换食品”问题,来惩罚安南反对战争的言行。安南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相比第一次患抑郁症时,弗雷德·埃克哈德这次不太担心。他想起秘书长说起过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日子,在众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中间,他感到迷失。安南沿着查尔斯河散步,深深地思考着,然后决定继续走自己的路。“诸多事情让他沮丧,是的,但还有希望。我感觉他能应付得了。”
埃克哈德是对的。安南在几个月后摆脱了这种怯懦。2005年底采访他时,我发现他还是那样专注、自信、慎重、警觉,能准确把握许多问题,发言依然谨慎而清晰,还有动人的幽默感,倾听能力依然不可思议。缺少的好像是原来在他身上及工作中的愉悦感。白宫、“石油换食品”丑闻和科乔已经让他不再愉悦。
如果他的儿子科乔没有卷入,科菲·安南本可以否认所有对“石油换食品”项目的指控,不必对自己的名声造成伤害。但科乔制造了一团黑色疑云,久久不能散去。他给安南带来严重的羞耻,使安南难以解释,难以保护自己。安南是一个重隐私的人,不会轻松地谈论个人问题。在科乔问题上,记者们步步威逼,安南越来越急躁和逃避。
英国媒体喜欢把科乔称为“国际耗子帮”的成员,因为他与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谢赫·亚马尼之子等富裕青年有关。科乔在英国寄宿学校里是一位杰出的橄榄球员,1995年22岁时在英格兰中部的基尔大学毕业,利用家庭关系在瑞士公司克泰克纳(Cotecna)中谋得一个职位。该公司专门检验进出港口船只上的货物。他父亲加纳老友的儿子迈克尔·威尔逊负责克泰克纳公司的非洲营销工作,为克泰克纳公司安排雇用科乔到其拉各斯办事处工作。威尔逊与安南两家关系很近,迈克尔根据加纳风俗称安南为叔叔。
1998年末,克泰克纳获得了联合国的一份合同,检验“石油换食品”项目中运抵伊拉克的货物,确保其中只有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一个月后,伦敦的《星期日电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这个明显的利益冲突问题,因为联合国把这份合同给了雇用秘书长儿子科乔的公司。
科乔对《星期日电讯报》记者说,“我不会在与联合国有关的事务中发挥任何作用。我以前没做过,以后也不会做。”克泰克纳在致《星期日电讯报》的信函中,坚称科乔没有卷入,而且在开始合同招标时就已经辞职离开了公司。这份英国报纸向联合国求证,秘书长打电话给科乔和迈克尔·威尔逊询问情况,得到的答案是同样的———科乔与这份合同无关,而且已经离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