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瑞士共同基金调查:鼓吹8000变40万
· 贫困母亲行窃 “好心”提醒失主露马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2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瑞士共同基金调查:鼓吹8000变40万
南方都市报
  “投资1000美元,保证平均收益300%,如果以利滚利,30个月后,1000美元将变成40万元人民币”。伴随着时下的基金热潮,这种近乎投资神话的诱人宣传正在网上通过网站广告、博客、QQ广泛传播。

  这只名为“瑞士共同基金”(Swiss Mutual Fund,简称SMF)的境外私募基金,号称拥有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摩根大通银行等豪华阵容的合作伙伴,打着“离岸基金、保本且每个月固定分红”的旗号,自去年6月登陆中国内地后,正以一种“锐不可当”之势,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大肆寻找客户。

  连日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所谓的“瑞士共同基金”未获得我国民政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的备案登记;而且注册资料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在国外也是声名狼藉,遭到封杀。

  在我国,只有银行和上市公司有权公开募集资金,这种在网站上私自进行资金募集绝对是非法融资。

  6日上午,记者已将调查资料全部转交银监会和证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怀疑其涉嫌非法集资与非法传销,已介入调查。

  “创富神话”网上传播

  在广州某IT公司工作的张先生,去年12月开始接触“瑞士共同基金”。张先生回忆:“自己在电子邮箱里发现了3封基金说明的邮件。基金说明中提到,投资者的基础投资额度仅为8000元人民币,每15天返还一次利润,回报率至少是300%,如果将投资及利润滚动投入这个基金,30个月的投资周期结束后,将收获40万元人民币。

  通过说明里留下的一位财务策划师的QQ号,张先生与“组织”取得了联系,自称名叫曹×赣的男子最终成功说服张先生。年底,张先生按照对方的指示选了“基础投资额度”,投了8000元并在广州某银行设置了资金账户。张先生说,现在,他的账户每过15天都能收到回报款,“看着账上的钱在往上翻,还是很开心”,但让他担心的是这些钱要等到至少15个月后才能兑现,他不敢确定这种来源不明、获利丰厚的“回报”能否持续下去,且最后能否一次性取出来。

  本金回报+拉人头提成

  记者发现,虽然同是瑞士共同基金的“投资团队”,但是团队数目庞杂,各有各的投资宣传主页。记者联系上在北京的“著名团队” 创业网的负责人“财务策划师”任×飞。任某介绍,2006年以前这只基金只对国外公司客户提供服务,2006年初进入中国,到2006年底,才有了专门面向内地个人投资者的基金产品。

  记者问到任的月收入,任某称“我开始做不久”,但其表示“全国人数已经超过17万,你们广州就有几千个”。

  6日上午,记者还同时进入数个“投资者团队”的QQ群。一在汕头的上线详细介绍了“跟直销差不多”的计酬模式。其称,每介绍一个人注册并汇款,介绍人最少能拿到10%的佣金。例如,A介绍了投资人B入了这个网络,B投资1000美元,A在第一次可以获得100美元。根据投资的回报规定,投资人B在前3个月每月可获得10%的投资额回报;同样,A每月也能从B获利的10%中再提取10%。另外,投资者的收益每3个月还会提高5%,到了第6个月就成了20%。任某的说法也与此相同。他说,投资后记者将得到一个账户,本金及红利都保存在这个账户中,每15天为一个返利期,15个月为一个投资周期。在这个周期当中,每个返利期的利润返还率以10%递增,到投资周期结束后,8000元的回报率为300%。“如果你将全部获利循环投资,那么经过两个投资周期30个月后,你的8000元本金将变成40万元。”

  任某不停跟记者强调,发展下线非常重要,“每介绍一位投资者,您将取得他(她)本金投资直接收益的10%作为回报,且能持续享受他(她)投资(再投资)所得全部收益的10%作为回报。”任将其称为本金回报+拉人头提成的双轨制模式,“两条腿走路,你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了”。记者问:“那不就是传销吗?”任回答:“我们借鉴了他们的形式。”

  “不能说的”私募基金

  通过几个小时的交谈,记者完全获取了任某的信任,他把上线台湾阿贵师傅的网络联系方式告诉了记者。

  对于记者的来访,阿贵师傅在线上态度热情地回了话。对于记者纠缠于“共同基金究竟把钱投在哪了”的话题,阿贵师傅很不高兴,“我们这个基金,不单投资国外的股票,南非的矿山、日本的股票,中东的原油市场,国外很多种理财产品也做”,阿贵嫌记者悟性太低,“什么叫私募基金?就是不能说的。”阿贵透露,他的上线是深圳的何博士,何博士的上线是上海的张总,“张总就是我们团队的总头”。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获得何博士的手机号码。何博士称,“我们张总半年就挣六七十万”。记者问,这么高的回报会不会有骗局,何博士说:“你自己好好看看介绍,看懂了再说。”随后挂断了电话。

  在多日的网上暗访中,记者发现该基金投资团队内部非常复杂,一般只知道自己的上线和下线,并不了解团队的总头目,更不知道有多少个团队在操作此基金。成员之间互相以MSN和QQ联系,一般互不见面。最为奇怪的是,两个团队之间介绍的做法很多时候互有矛盾。

  “著名基金”身世疑云

  记者通过互联网,拜托国外朋友,对这家公司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调查,发现了重重疑点:

  成立50年才注册网站?

  “瑞士共同基金”自称由Cheviot家族成立于1948年,总部设于瑞士首都伯尔尼。协助全球投资者管理资金达90亿美元。

  记者调查:一美国朋友协助查阅了网站的服务器记录,发现“瑞士共同基金”网站成立于2002年9月1日,不到5年。Swiss Cash商业网站则是在2005年6月16日注册成立。一家有着成熟运作模式、拥有悠久历史信誉的大型投资公司,何以那么晚才注册网站?

  创始家族并不存在

  公司总部后迁往多米尼加联邦共和国,行政办事处设在美国纽约,现任全球首席执行官为掌管瑞士共同基金15年的迈克尔·曼斯菲尔德(M ich ael Mansf ield)先生。

  记者调查:记者通过多米尼加的朋友查阅了多米尼加电话簿(类似我国黄页,工商登记企业上面都有),没有发现这家公司名字,更没有所谓瑞士共同基金执行官迈克尔·曼斯菲尔德的名字。据《中国经营报》的记者调查获知,资料中提及的Cheviot家族,其实并不存在。

  多国央行支持更无稽

  瑞士共同基金监管完全得到多米尼加政府许可。多米尼加政府建立了一整套综合管理体系,多米尼加中央银行和证券委员会确保银行和信托服务、证券交易经纪、证券投资顾问表现、服务和遵守国际标准。

  记者调查:事实上,多米尼加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

  在美证交会查不到

  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综合投资集团NYSE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BArr A公司(M SCIBarra )、摩根大通银行(J PMorgan Chase )、西方金融标准监管机构、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等建立全球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记者调查:记者核查了众多企业名录,例如雅虎国际基金、列有全球超过2500万家企业信息的邓百氏(D un & Bradstreet )咨询公司名单里都不存在这个公司名字。依照惯例,邓百氏咨询公司不可能错过一家90亿美元的公司名单。“瑞士共同基金”一直声称在企业界有数十亿元基金,但在美国证交会数据库里无法查到“瑞士共同基金”。

  海外发出投资警示

  连日来记者通过互联网,查阅了大量海外关于“瑞士共同基金”的报道,发现其足迹遍及马来西亚、伊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9月5日,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布郑重声明,称国行没有发出接受存款的执照给“瑞士共同基金”。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及证券监督委员会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当局并不承认“瑞士共同基金”。该委员会提醒民众,提防购买“瑞士共同基金”及其推广的“瑞士现金”。

  同月,瑞士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声明:“瑞士共同基金”没在瑞士注册。该投资基金与瑞士完全没有关系,而且由于有关活动不在瑞士境内进行,因此不受瑞士银行法令约束。

  [名词解释]

  私募基金

  又可以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两者首先在于募集方式不同,公募基金的募集公开,而私募基金是通过非公开方式;公募基金面向不确定的广大公众,而私募基金只对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私募基金的要求则低得多。

  在我国,人们常说的“私募基金”其实就是“地下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没有合法的定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将近上千亿元的私募基金。

  据《南方都市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