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汉中路煤气爆燃·公开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要拉网式检查工地
· 危机面前,南京从容应对
· 感谢政府,还给我请了医生
· 这三天别走汉中路
· 消防专家为高楼逃生支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2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天三次发布新闻
危机面前,南京从容应对
郑春平
  资源整合:效率最大化!

  供气部门赶到!供水部门赶到!供电部门赶到!消防车赶到!公安部门赶到!交管部门赶到!……这是一场听不到警铃声的紧急集合。在大多数市民还在睡梦中时,汉中路事故现场已经打响了一场万分紧张的事故抢险大战!

  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迅速启动!事故应急小组迅速成立!

  市长蒋宏坤奔赴现场指挥应急。

  省委书记李源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现场检查工作,避免群众受伤,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安置。

  市委书记罗志军要求全力做好现场抢险和事故调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安定。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指挥下,六个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公安、安监、消防、交管、市政、供电等部门全力以赴,全面展开应急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资源得到了最佳的整合,因此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居住在金鹏大厦的潘先生直到被政府安置在临时居住宾馆后才想起来,慌乱中家门都没有锁,家中的财物还安全吗?后来他才知道,其实这个心根本不用担,公安部门为了保障居民财产安全,早就封锁了现场,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居民杨先生家中有老人,紧急撤离时受了点惊吓,没想到政府部门在临时居住地安排了全科医生,给大家检查身体健康状况……看到救急工作如此有条不紊,大家虽然身处临时居住地,但却安心了很多。

  三个“第一次”:让公众知情!

  除了应急部门外,最忙的可能就是新闻媒体了。

  9:50,在宁主要新闻单位都接到了南京市委宣传部的一则通知:上午10:30召开汉中路局部塌方煤气管道破裂新闻发布会。

  对正在兵分几路、忙碌采访的各新闻媒体而言,这则通知简直太及时了!对这起突发事故,有太多的问题要问:起因是什么?进展如何?怎样应对?损失多大?有无伤亡?在此之前,这一大堆疑问都无从解答。因为消息来源不同,听到的说法也就不尽相同。市政府的这则通知,让媒体记者们顿感轻松了许多!原来的“你猜我想”也暂时停止。

  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开这起突发事故信息的过程中,至少做到了三个第一:

  第一次反应如此之快。从6:15泄漏的煤气第一道冲天的火舌,到9:50市委宣传部发出新闻通报会通知,不过只3个半小时左右。

  第一次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和以往不同的是,昨天的发布会的地点既不在市府机关,也不在广电大厅,而是在事故现场,既省下了布置会场、赶往会场的人力和时间,也让发布会开得深入。

  第一次汇集众多政府部门。昨天到会的部门多达八家:市委宣传部、安监局、市政公用局、公安局、交管局、房产局、鼓楼区政府、地铁工程指挥部等。这么多的部门一起到会,足可以保证信息的细致与全面。

  创纪录:一天三次发布!

  大约10:50,新闻发布会开始,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介绍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的总体情况———这是昨天事故的第一次情况发布;

  通报结束后片刻,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就最新情况接受媒体记者提问,对事故原因、处理进度、事故损失等关键问题作出回答———这是昨天事故的第二次发布;

  昨晚6点多,市委市政府再度向新闻媒体发布事故处理最新消息,塌陷路面土方回填已基本完成,主干道已有三个车道通行,区内居民生活秩序井然———这是昨天事故的第三次发布。

  这种动态的发布方式,让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随之传播给广大市民。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纸质媒体、电台、电视台,还同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传播效果更加快捷、全面。

  “公开”到最后是坦诚与祥和

  据悉,南京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在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信息的做法这还是第一次。在这种公开与透明中,我们也渐渐看到了政府的自信与坦诚。

  判断基于知情。因为事先有应急预案,所以面对突发事件得以从容应对;事故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了110信息平台,各个部门的信息畅通无阻,指挥起来更加有效快捷。而随着一天三次的信息动态发布,让百姓心里了然,猜测、惊慌、怨言等自然无从生起。

  南京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信息公开化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开到最后,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坦诚,一种祥和,越是遮遮盖盖,越是没有必要。”

  谣言止于公开。正如专家所言,建立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造透明政府,让政务信息包括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信息及时公布于众应该是一种常态,能有效提高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度。

  南京在此次危机中的举动,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大惊———恐惧———希望———安心———放心……从听到第一声巨响,到全家人慌乱地撤离,再到临时入住舒适的宾馆吃上可口的饭菜,对金鹏大厦的居民们而言,昨天的心情不亚于坐了一次过山车。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6个多小时内。

  和时间赛跑、和危机赛跑……在这场“生死时速”中,南京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每个环节都可圈可点,其中得分最高的,应该算上“信息公开”这一环。

  这是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时间特殊]

  4个多小时前,汉中路刚刚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煤气管道破裂引起火灾、路面塌方事故。

  [地点特殊]

  不在往常的“新闻发布厅”,而是紧临事故现场。在金丝利喜来登楼上的一个小会议室,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现场一片忙碌的救急场面。虽然会议室内敞亮,但大家仿佛都还能感受到早晨那浓烈的火光,还能闻到那尚未散尽的硝烟味……

  [人物特殊]

  一面是政府八个部门的负责人,一面是媒体记者。各新闻单位接到通知后,几乎都派出了好几拨人马。如此“兴师动众”,并不多见。

  [气氛特殊]

  简单的情况通报之后,媒体记者的提问几乎是“集束式”的:事故究竟与地铁施工有无关系?处理进展如何?有无伤亡?……问题越来越深入、尖锐。现场的各部门负责人并不回避,而是尽可能回答每一个问题。

  [过程特殊]

  发布会进行过程中,陆续有相关人员“迟到”,一个个都急匆匆、气喘吁吁,南京市房产局副局长王士敏、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处副处长李进、鼓楼区常务副区长袁嗣兵……他们全都从事故现场赶来,通报最新的处理进展情况。

  不到50分钟,发布会结束。记者们发现,与往常相比,这个发布会时间虽然不算长,“效率”却高得多。快报记者 郑春平

  一场特殊的

  新闻发布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