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打扮颇为怪异的老大爷,在闹市广场上蘸水写字,一到钟点就嚷着要回家。昨天,记者在珠江路附近的小广场上见到了这位“酷老”。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路经珠江路与太平北路路口的小广场,倏然看见一名打扮怪异的老大爷。老人家戴着藏青色帽子,穿着深色棉袄,脖子上挂着一副手套,还戴了副墨镜。老人右手挥舞着一根棍子,在地砖上写着什么。旁边路过的几位市民也驻足观看,乍一看,记者还以为老大爷是个乞讨者,在地上书写求助内容呢。谁知走近一看,老人家写的东西跟乞讨者不同,“一笑玩笔砚,病情有所轻,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马不行千家忧。”老人用力书写,看起来自得其乐。在广场旁边的石凳上,摆了个自制的塑料杯,杯子里是稍微发黄的水。奇怪的是,杯子上方还系了根长长的绳子。
老人手中的“笔”可长了,笔柱足足有1米长,是根拇指宽的不锈钢管,笔端左一层右一层贴了很多张胶布,胶布下方是毛,已被水和地面磨成黄褐色。老人告诉记者,他姓王,90岁,是个离休干部,年轻时打过仗,身上有多处硬伤。他指指脸部,“鼻子被整过,嘴唇也被整过,脑部有伤,一只眼睛看不见。”老人身上多处硬伤还经常疼痛。半年前,他在鼓楼广场看到有人蘸水写字,便跟在后面学,这一学就痴迷上了。
回了家,老人不干别的,就喜欢站在桌前写毛笔字。“写字以后,头和身上的伤不经常疼了,脑子也灵活啦!”王老说,他以前不识字,后来在部队学了一些,但写得不好。跟在鼓楼广场的师傅后面学出了师,他就自己在小广场上写了。年纪大了,腰不好,王老便自制了这根1米长的毛笔和系着绳子的“砚台”。
老人写了一轮,赶紧问记者,“几点啦?”得知快10点了,老人赶紧收拾东西,急匆匆的样子。“不行,不行,我要回家了!”原来,他每天只在广场上写两个小时,时间一到,就要走。“老伴跟我讲好了,到点不回去,她会担心的。”老人笑着拿起毛笔收拾完毕,急匆匆地回家了。
快报记者 许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