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政协委员
家住河西“上班难”
“我住在河西,上班在新街口,对这种交通现象感受最深。”张墨新委员在发言时谈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每天上班的时候,由西向东的车道总是挤得满满的,而由东向西的车道却很少有车辆通行。到了晚上下班时则刚好反过来。“看到空旷的反道,我总有把车开过去的冲动。”张墨新说,反道的闲置是对城市交通资源的浪费。
现在,南京的很多道路都有类似的现象,例如北京西路,早上通常是从草场门就开始堵车,甚至一直到鼓楼广场,车流只能缓缓行驶,而反方向一般都很通畅。晚上下班的时候也是这样,一面拥堵、一面通畅。这就是“潮汐式”交通,即道路在早晚出现正反方向车道车流量悬殊的交通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潮汐式”交通现象已经不光是河西、城东往主城方向存在,城南、城北往主城方向甚至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
[建议]
“潮汐式”管理
正反车道按时“变身”
“如果实行‘潮汐式’管理,这一现状就会有所减缓。”张墨新说,以河西到新街口的汉中门大街为例,在正反向车道之间预留1—2股车道,上午预留车道通行方向为由西向东,过了12点则改为由东向西方向。“这样,通过车道的统筹,调节车道数量,使车流量多的方向比车流量小的方向车道数量多一点,就能够很好地提高车辆通行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据了解,这种道路管理模式在日本已经有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去过日本,日本道路的饱和度和我们国家差不多,硬件设施也相似,但日本的交通状况就比我们国家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对道路的管理模式比我们好,‘潮汐式’管理模式也是他们的应用之一。”张墨新说,国内的北京、成都等地也实行过“潮汐式”交通管理模式。
[问题]
好处不少
难点也多
对于新颖的“潮汐式”道路管理模式,参加讨论会的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赞同。在座的省政协副主席王荣炳听了张墨新的建议后,也点头称是,“这个想法非常好,我们也一直在考虑该如何解决。”但是,王荣炳也指出了该管理模式的瓶颈所在,“如果实行‘潮汐式’管理,那么道路状况必须是5车道以上,而现在南京很多道路都是双向4车道,这该如何解决呢?”“可以拓宽道路,把双向4车道改造成双向6车道。”有委员建议。
张墨新表示,南京交通实行“潮汐式”管理,确实还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现有的许多道路需要改造,车道少的路段要拓宽,中间有护栏的要拆除,相反车道之间的隔离带也要撤除等等。此外,正反车道变换该如何指挥,交通指示牌如何设置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潮汐式’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后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预先考虑进去,此外还要针对公交优先,在道路规划时给公交车预留专用道。”王荣炳说。
城东的房子当然好,河西的房子也不错,可惜,共同的缺点是“进城难”———早晚上下班都堵车。怎么办?在昨天举行的江苏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联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张墨新提出,早晚上下班堵车,这是南京交通存在的“潮汐”现象,建议在一些路段实行“潮汐式”管理模式,缓解早晚上下班高峰道路拥堵。
委员建议车道适时“变身”提高通行率
潮汐式管理
化解南京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