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越来越大, 但是相伴而生的“城市病”也是越来越多。记者昨天获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姚士谋教授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病”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他撰写的《南京的反思》一文即将发表。与此同时,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等不少高校专家也对南京这个城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剖”。
据他们披露,在南京“城市病”中,除了我们熟知的霾雾增多、热岛效应明显外,还出现了铅的扩散、降尘的增多、光污染严重等问题。姚士谋教授甚至指出,过度模仿西方建筑也是流行的一种城市通病。快报记者 安莹 刘峻
[“雾都”]
不是雾就是霾,小心会得抑郁症
[典型病例]雾霾成倍增加,2006年末到今年初,表现得更明显,南京在出现了两次特浓雾后,今年1月24日,又出现了今年首个重度灰霾天。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南京冬季不是霾就是雾,晨练不仅仅断断续续,而且整个心情太压抑了。资料统计发现,近几年来,南京的灰霾天呈一个增长趋势,从四五十年前的一年2至4天,上涨到目前的100天以上,全年近三分之一的天气都是混沌状态。城区往往是雾和霾的高发地区。
[把脉病因]城区冬季的降尘远超过紫金山等绿化较好的地带,而且城市上空的超细灰尘都是人为排放所致。二氧化硫、粉尘的增多,南京的地面就不能充分接受阳光辐射,导致地面温度降低,而同时阳光辐射的热量堆积在上空,这样的话,地面气温低,高空气温高,上下空气就形成了一个反常的温度层,这样反常的温度层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专家诊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在对南京冬季的降尘调查发现,城市空气中直径大于2.5微米的灰尘颗粒数量仅占0.03%左右,而大多数灰尘以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主,而细颗粒物由于更能穿透人的毛细血管,因此对人体的生物毒害作用要比粗颗粒物大得多。专家说,直径大于2微米的粒子为原生粒子或一次粒子,也就是说它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风力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土壤尘,而粒径小于2微米的细粒子是通过一些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的二次粒子,比如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氮等物质。这说明南京的大气颗粒物主要还是由人为排放所致。专家选择了北京东路公教一村和紫金山天文台两地的降尘做比较,发现城区的降尘颗粒数比紫金山要多,而在南京其他一些交通要道,降尘颗粒更是紫金山的3倍左右。这些物质是让南京霾雾天增多的罪魁祸首。
这些小颗粒混杂了多种致癌物质,不仅直接威胁我们人体健康,而且由于雾霾天气的增多,日照减少,还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暖冬]
气温高
下雨天多
城区像烤箱
[典型病例]城区化的发展,还让南京城出现了独特的小气候现象。气温高、下雨天多是市民对这个城市气候越来越明显的一个感受。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发现,南京市区的降雨日平均每年比郊外林区多了7.3天,将该市城区和郊外气温对比后发现,城区比郊外秋、冬两季短了5天,而夏天则整整长了10天。而这个冬天,我们的感受更是如此,三九、四九都过了,人们还没有感到隆冬的到来,这固然与整个大气候都偏暖有关系,但城区的小气候更是“放大”了暖冬的效应。
[把脉病因]建筑高,玻璃幕墙增温,空调、汽车增加,城里的湿地逐渐变少。
[专家诊断]楼越建越高,楼房密度越来越大。在城市规划中,规定楼距应该是楼高的1.5倍,但在寸土寸金的商业黄金地带这个规定没有严格执行,楼群过密。
同时,高楼外墙一般采用玻璃幕墙,这些外墙有“反光镜”作用。在太阳直晒的反光作用下,楼群周边气温升高。再加上夏季空调散热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增加,市中心地区温度自然高了起来,像个烤箱。专家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湿地正在慢慢减少,湿地是调节气候的天然空调,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里自然排水河道逐渐损毁与消失,这些都不利于散热。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经很多朝代的完善和发展,城内原先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排水河道。然而,由于污染严重,昔日的排水河道已变臭水沟。有的河道被填埋修成公路,河道水网的大大减少,对夏季降温十分不利。
[驼背树]
城里全是水泥路
土壤无法呼吸
[典型病例]南京有的树木无论怎么长,都长不大,而有的树则歪七扭八,有点驼背。不仅如此,土壤正在逐渐丧失“蓄水”的功能,城市往往一遇大的雨水就有积涝。
[把脉病因]土壤难以自由“呼吸”。
[专家诊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杨金玲、张甘霖的调查发现,南京裸露的自然土壤已经影响到城市的正常生态功能了,土壤的“水库”功能基本丧失了。这必然影响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树叶的生长速度减慢,压实严重的地方,树苗和绿化草坪难以成活,树的寿命短,甚至会发生歪倒现象。专家建议说,市民要养成爱护土壤的习惯,特别是在一些公园等裸露的草地、土壤,不要来回用力踩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土壤活得健康。
[蔬菜里的铅]
玄武湖淤泥、菊花脑发现了铅
[典型病例]玄武湖的淤泥里,铅超标1.5倍,已经属轻度污染了。而南京38个菊花脑基地里,虽然土壤里的铅含量并不超标,但是有一些菊花脑蔬菜里却发现有铅超标的现象,虽然可食用,但有一部分因此达不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
[把脉病因]汽车成倍增加,大量排放的铅散布在空气中。
[专家诊断]河海大学的袁旭音教授告诉记者,他们近日刚刚完成了一项调查显示,玄武湖这个风景优美的湖泊其实正遭遇重金属悄然侵蚀,由于旁边是交通要道,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就沉降在水面上,水面又进一步沉降在淤泥里。淤泥里的重金属肯定会被鱼吸收一部分,是否超过鱼的自净能力还不清楚,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以前靠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的玄武湖西北湖和东湖淤泥重金属污染比较厉害,现在发现,靠近情侣园的东南湖也有轻度污染的痕迹了。
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则发现,菊花脑出现这种特别的现象,也说明其污染来源系空气,是由于空气中铅的沉降致其污染。
伊利推动国内婴幼儿奶粉配方升级
中国奶粉消费步入新时代
新年伊始,国产奶粉第一品牌伊利给金猪宝宝们备下了大礼:旗下婴幼儿奶粉宣布全线升级,在原有的"A+B"均衡系统上,添加了增强记忆、有助脑部发育的胆碱,同时加入有助于吸收及免疫的活性双歧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元等。新升级配方使益智营养得到有效吸收,为宝宝的智力发育添加动力。"智力添动力"是伊利婴幼儿奶粉专家的新年奉献,使国内奶粉的国际一流水准再次得到公认。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接受欧洲奶类援助,到今日伊利奶粉达到国际先进标准,中国奶粉用20多年时间走完国外奶粉百年历程。由此,中国乳品企业进入一个以技术创新谋求竞争优势的新时代。
决战升级,伊利同外资叫板质量
乳制品是食品业中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婴幼儿奶粉更是其中最接近技术完备的产品,也是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化味道最浓,竞争强度最大的品类。
自2006年下半年来,国际乳品巨头或打出胆碱、复合益生元组合,或升级营养配方。
以伊利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依靠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与外资展开了一场优质大战。伊利2006年初就推出益智营养的"A+B"系统, A即是DHA和ARA,是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重要成分;B为活性双歧益生菌,可以保护肠道健康、促进营养有效吸收,A系统与B系统相辅相成,B系统能够帮助A系统营养成分的有效吸收!
升级后的A系统,在原有益智营养素DHA、ARA基础上,增添适量胆碱成分,帮助宝宝脑部及视力更好发育,有效提高记忆力,使整个A系统的益智营养组合,达到崭新的高度;升级后的B系统,率先推出"益生菌+益生元"的完美结合。新添复合益生元,能够有效保持B系统双歧益生菌的活性,B系统能够促进肠道健康,保障益智营养的有效吸收。医学研究证明B系统的活性双歧益生菌,还能提升婴儿的免疫力、消化力,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从"A+B"均衡系统推出,到现在的全面升级,伊利正式成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集大成者,而完成这个大飞跃,伊利只用了一年时间。如此快速实现提升,在于伊利"中国婴幼儿奶粉专家"的使命。
伊利并不是单纯地把自己看成一个生产商,而是肩负着作为中国育婴专家的使命;伊利设立育婴营养热线,为消费者提供生养教一体化育婴方案;拥有中国唯一的乳业研究院;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建设了目前亚洲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奶粉基地;天然牧场,国际化工艺,伊利比跨国品牌更加了解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更适合中国宝宝。
中国婴幼儿奶粉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婴幼儿奶粉年消费额近50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伊利在奶粉市场上的增速高达50%以上。面对这股消费大潮,刚刚发布的我国食品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中国奶粉消费已进入消费升级时代,今后将逐步减少普通奶粉生产,提高配方奶粉比例。
2007年是"金猪"年,预计婴儿出生率将上升,婴儿配方奶粉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以伊利为代表的国内奶粉,正在调整自己的产品战略,在扩张中档市场同时,不断在高端市场攻城掠地。目前看来,本土企业已在这场品质竞技中夺得话语权。不久前,全球著名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公司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表明,全国奶粉市场前20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伊利领衔的本土品牌整体占有率超过60%。在所有城市中,伊利品牌认知度在各个层面均有进步,位居行业的第二位。一二线城市,伊利从弱势品牌进入到均势品牌,而原先占强势的外资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预计在这场中外对垒中,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市场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随着奶粉消费从传统类型向更为现代的营养型品种发展,今后竞争将趋于良性化。随着伊利成为2008年奥运会正式乳制品,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奶粉,伊利的行业引领者与领导者的形象将在2008年以后进一步奠定。
[典型病例]2005年,第40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在南京国展中心开幕,开幕当天上午,数万人次、上千辆车涌往国展中心,让原本交通便利的龙蟠路、玄武湖隧道以及新模范马路一带车辆排起长队,整个上午该路段陷入“瘫痪”。而在其后的多次展览活动中,同样的旧疾一再复发。
同样,城市道路的拥堵在南京各大医院里反映最为明显。的哥张师傅就说:“除了新街口我不愿意去,我最怕去的地方就是几家大医院了。”他说,前不久,他还送人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医院门口的路上,就堵了半个小时,进也进不去,退也退不出,干着急。而医院门口经常堵车的现象,在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处非常明显。
[把脉病因]前期规划欠考虑,没有考虑到人口、汽车的激增速度。
[专家诊断]中国地理湖泊所专家指出,最明显的正面例子就是在广州,那个城市的大型国展中心都是远离市区,但是南京的国展中心规划设置就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破坏了玄武湖的整体风光,而且设置在市区,一旦有大型的活动,交通实在是个大问题。
鼓楼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门诊楼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现在会有这么多私家车,当时建的门诊没有一个停车位,急诊停车场也只有100多个停车位。该院目前正在进行南扩工程,南扩完成后,医院将有1000多个停车位,市民开着私家车看病就方便了。
的哥说,除了新街口最怕去医院
[拥堵]
[典型病例]紫金山天文台观测能见度严重下降,以致到了无法进行大规模光学和射电天文望远镜科研观测的地步。除了影响紫台科研观测外,之前调查城西干道两旁的法桐树发现,有的树叶不是黄中带绿,就是已然枯萎。
[把脉病因]光污染,城区过多的玻璃幕墙像一面面镜子一样,将阳光聚焦,到了晚上,大面积的采光更是影响到观测。
[专家诊断]天文观测的最佳选址应是人迹罕至之处,人为光影响少,天光背景才能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光污染还使天文望远镜贬值,一台价值5亿元的4米口径的大型望远镜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变成只等于原来天空亮度背景下的价值2000万元的1米口径望远镜。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目前开通了网络直播天象,就是为了弥补不能肉眼看星星的遗憾。光污染还对植物有两个影响,其一是破坏了植物生物钟的节律,尤其是对短日照植物影响颇大。另外,还会对植物花芽形成影响,长时间、大剂量的夜间灯光照射,就会导致植物花芽过早形成。
医学研究发现,人们长期生活或工作在逾量的或不协调的光辐射下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心悸和情绪低落等神经衰弱症状。作为夜生活主要场所的歌舞厅中的光污染危害,能使长期活动和工作在其间的人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各种不良症状。其中缤纷的色彩光源也会影响人类大脑中枢神经,使这一控制人体活动的“主机”受损。
绿化都被灯光照坏了,人也被照得心急燥热
[光污染]
[生态危机]
动植物、人的生存空间被侵蚀
[典型病例]中华虎凤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南京是中华虎凤蝶的主要栖息地,目前,虎凤蝶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破坏。虎凤蝶赖以生存的植物叫杜蘅,是一种中药,许多人挖掘它卖作中药原料。然而与药农们零星的挖掘相比,这两年南京景区冬季大规模地清理杂树、种植新树,则造成了杜蘅大面积消亡。
[把脉病因]失去了栖息地的中华虎凤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专家诊断]姚士谋告诉记者,在城市边缘地区工厂、开发区、学校和住宅建筑逐年增加,原来美丽的郊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大片大片的水泥建筑,有些地方动植物与人类生命受到威胁,生态安全却产生问题,生存又失去了生长和活动的空间。特别是老城区、工业区与城市近郊区不少地方,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经过简单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使水环境急剧恶化,河水内除含有少量的有毒物质外,主要是有机物污染,造成河水变质,长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沿河居民的生活环境。
[没个性]
建筑越来越失去风格
[典型病例]鼓楼附近建设的几栋大楼破坏了北极阁至鼓楼一带的风景线,不伦不类的建设单体破坏了城市建筑风景。值得商榷的建筑还包括拆除的紫金山观景台等等。这些建筑失去了城市特色,失去了民族风格。
[把脉病因]过度模仿欧陆等异国风格,流失的可能是南京特有个性
[专家诊断]姚士谋告诉记者,南京的一个软件工业园,花了巨资请国外的专家设计,却有很多专家反对,这种规划设计很不值得,新意很少。任何一个现代化城市都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富有时代意义的建筑艺术和高楼大厦的点缀。
建筑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美学符号。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的区别主要在于建筑特色及其城市中拥有的纪念性标志性建筑。但是,南京的建筑明显存在问题。
如何治好南京“城市病”
1.城市建设与大自然融合
姚士谋认为,城市建设融入大的自然环境中也是相当艰巨的长期任务,首先要构建南京的绿地系统,保护山水环境;其次要美化城市景观和市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人居环境。除主城区外,河西新城、亚东新城、江宁东山新城和江北新城都应当逐步形成与主城核心区紧密组合、有机结合、相对独立、比较完善的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
2.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
姚士谋表示,一是南京目前最需要在诸多发展方向中选择最优的发展方案并协调各类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是在明确城市发展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开发的强度与地区;三是建立一个具有优良环境的生态型、具有较大应变弹性的都市空间;四是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素质教育,逐步树立起“热爱南京”的文化精神。五是要严格制止都市区内部及周边的圈地行为和乱开发的现象,对生态敏感区和历史文化遗址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城市病了,不舒服的是人
城市在飞速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发展,于是某些“器官”就会出现病变,这道理跟人一样。最终,患病虽然是城市,但觉得浑身不爽的还是人自己。
“城市病”不独南京有。国内外诸多城市都有这些通病:交通拥堵、资源紧张,具有人文意义的民居、文物遭破坏、居民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规划滞后于建设等等。
这些问题,无一不在困扰着爬行在这个巨大钢筋水泥组合体内的每一个人。比方说交通拥堵,上下班路上堵上几个小时,一两天还好,如果一年有半年是这样,你不抓狂才怪!再比如说,动不动就是雾,看不清青山绿水,几天还好,如果一年有百来天都这样,得抑郁症的概率自然会突飞猛进。再比如规划落后于建设的问题,今天这里开膛,明天那里开拉链的,我们得多吸多少灰尘进肺里面?
“人们云集城市是为了生活。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聚集在了一起。”亚里士多德这样说。但在我看来,人们渴望的城市不应该是伤痕累累的。
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说的就是重在预防,否则,“病已成而后药之”,犹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如何“治未病”?这就回到大家所热议的可持续发展上来了。说到底,就要追求人、城市、环境的和谐相处,对环境多一点保护意识,在发展规划上多一些前瞻意识和科学意识。在这种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才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说白了,就是吃什么东西都会觉得香,穿什么衣服都觉得舒服。亚仕
市病” 感叹遭罪的还是人
专家解剖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