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故事
3上一版  
PDF 版
· 号外!号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号外!号外!
解璐
  号外

  一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收集了大约两万份报刊和号外,其中有近百份都是上世纪30年代末日本的报刊、号外;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出本书,介绍南京的百年报纸,以及百年“号外”,而且他一定要把“南京大屠杀”事件前后的那些日本报刊、号外放在书中,让中国人看到,也要让日本人看到。

  日军每往南京逼进一步,号外都有记载

  他叫张淼,早在2003年就因为收藏了近千份号外,名声响彻南京藏报界。

  那时张淼已经有了八年的收藏经验。

  “最初我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报纸,后来发现这样的收藏不仅‘占地方’而且缺乏意义。”从此,张淼的收藏开始“去粗取精”,并将收藏视线转向了号外和晚清、民国时期的报纸。

  在集报界有这样一句话:世界风云看号外。号外是集报行业中精品中的精品。昨天,当着记者的面,张淼打开了他专放收藏品的大衣柜,取出了好多份“精品”,其中有民国25年《救亡情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号外、《人民日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号外、《北京日报》中美建交号外、《大公报》香港回归号外,以及《解放日报》上海申博成功号外。张淼把这些号外摊在桌子上,一幅幅照片和文字串联起来,好似一本“中国大事记”。

  最后,张淼又小心翼翼地从柜子的最里面取出另外六份号外,每一份都已经发黄、发脆,有的已然破损,看样子似乎已经转手多次,但它们都被张淼用塑料薄膜纸精心包裹起来,所以并不影响观看。

  这几份号外分别为《大阪每日新闻》和《大阪朝日新闻》,每份号外都记录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前后,日军在南京周边的活动动态,如12月5日攻占句容、8日占领汤山炮校、11日攻占光华门等等,几乎每往南京进一步,号外中都有连篇的报道。

  用本地号外交换日本号外

  张淼的“宝柜”中,一张大约有4开大小的巨幅号外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大阪朝日新闻》在“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即1937年12月17日)的号外,号外的上半部分被一幅大照片占据,照片上一名日军头领手持钢刀,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汹汹地走过南京的中山门,两边站着列队的日本士兵。照片旁边写着几个大字“皇军入城”。

  这张号外是张淼最珍爱的,平时都不轻易示人。“为了这张‘最爱’,我让出了另外一样珍贵的东西。”张淼说。

  2003年本地曾经出版了一份四开四版的“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号外,由于当时发行较为分散,且数量较少,张淼一直为拥有这样的号外而得意。

  去年11月份,当张淼看到藏友手中有这么一份“皇军入城”的号外时,忍痛把他收藏的那份本地号外与藏友作了交换。“现在我手里就没有‘神五’的号外了,听说现在那份号外的价值越来越高。”张淼遗憾地笑了笑,转而又说,“不过我觉得一点都不亏。”

  父亲的故事让我明白有些事是一定要去做的

  收藏有关南京沦陷的号外和报刊对于张淼来说绝对是个偶然。“其实我只想做一个藏报人,收集中国各个年代的报纸,但是从没有想过,会如此执著地寻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刊和号外。”

  其实,最初打动张淼的是父亲的一个表情。上世纪90年代末,张淼偶然得到了第一份《大阪每日新闻》关于“南京沦陷”的号外,下班后,他拿回家欲将其和别的号外放在一起。

  这时他七十多岁的父亲走进屋来,拿起儿子新收藏的号外眯着眼睛看了看,不多会儿,老人原本闲适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父亲走回自己的屋子戴起一副老花眼镜,拿着号外坐下来细细观看,尽管上面的日文有些看不懂。老人一边指着所有能看得懂的字一边读“攻入南京”、“皇军”、“中山门”、“光华门”……渐渐地,老人的嘴角开始抽搐,眼里闪烁着泪花。“爸爸年纪大了,很少对一件事情这么专注,看到父亲的样子我就有一种冲动,让我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

  张淼的父亲也是个老南京。他是幸运的,这场血腥的屠杀没有给他带来丧失亲人的悲痛,但是战争的阴影却在那位当时只有14岁的少年心中永久地留存下来。

  “我小时候住在集庆门那里,家里有双亲还有一个妹妹。从我13岁那年开始,就听到飞机的呼啸声,那时候我和妹妹都很调皮,喜欢出去看,但是大人不许,说那个飞机会扔炸弹的。”老人回忆道。

  为了躲避越来越频繁的空袭,一家人匆匆收拾了行李逃到乡下。“乡下还是有日本兵来搜,不过数量没有城里多,也有飞机轰炸,我们一家人躲在农村的芦苇荡里,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

  直到1938年年初,一家人终于得以回到集庆门老家,“整个南京都变了,到处都有穿着军装的日本人。”

  百人斩:《大阪每日新闻》明明白白记录着

  知道父亲的故事后,张淼用尽所有办法寻找有关南京沦陷的报刊。最近,张淼又收集到了《大阪每日新闻》

  1937年12月份每一天的报纸。由于每份都分有“日刊”和“夕刊”,因此一共有62份报纸。张淼把每份报纸上所有关于南京的照片和文字都用照相机拍下来存在电脑里,“这样既方便我整理,也方便我父亲翻看。”

  那些报纸上有庆祝“攻占南京”的花车照片;有众多日本人提着灯笼庆祝“南京沦陷”的照片。另外为了纪念在中国阵亡的士兵,每一天的报纸专辟一个“三河版”,刊载死难士兵的照片……

  “从日本的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本人是怎么记录那段历史的,而且报纸上的内容更加证实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暴行。”去年年末,侵华日军战犯遗属企图为“百人斩”翻案上诉,但是最后在终审时败诉。就在张淼收集的《大阪每日新闻》中,详细地记录了百人斩的全过程。

  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有两名杀人成性的日军少尉向井敏明、野田毅突发奇想,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 12月1日的《每日新闻》报道,在无锡至常州间,向井敏明劈死了56人,而野田毅则杀了25人。接着在12月4日、8日、13日的报纸上接连报道两名少尉的比赛实况。最令人发指的是13日的报道,两名少尉随第16师团攻至南京紫金山麓。当他们再次会面时,“战绩”为106:105,向井敏明比野田毅多杀一人,但是因为分不清到底是谁先杀满100人的,胜负难决,于是又重新开始以杀满150人为目标的竞赛。“这些日本国内报纸的报道是日军暴行最有力、最无可辩驳的铁证!”张淼说。

  “我不可能出卖我的爱好”

  为了更好地看明白这些日文报纸,已知天命的张淼在去年开始学习日文,“现在我已经基本能看个大概了。”张淼说。张淼收藏的报纸耗去了他大半辈的积蓄,有人说张淼的收藏会升值,但是张淼摇摇头说不卖,“这是我的爱好,我不可能出卖我的爱好。”

  张淼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出本书,介绍南京的百年报纸,把他收藏的所有南京出的老报纸,以及所有关于南京的日本报纸都放在里面,而且他一定要把“南京大屠杀”事件前后的那些日本报刊、号外放在书中,让中国人看到,也要让日本人看到。“这本书就是南京的历史,这本书就是整个南京。”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