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2版:故事
3上一版  
PDF 版
· 假领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们那个时代的
假领子
陈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个露天的缝补铺倚靠在南师大随园校区一幢宿舍楼的东墙根下,风吹日晒20年,当年那个飞针走线的小裁缝,如今已经变成了年近50岁的李阿姨,这20多年既是缝缝补补的20多年,也是看尽校园变迁的20多年……

  从小裁缝到李阿姨

  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洋洋的。记者在南师大随园校区五舍的楼下,看到了正在忙活的李春华,还没等记者开口,她就笑眯眯地问了一句:“吃过了吗?”今年46岁的李春华早就把这群校园里的学生当成了自家的孩子,记者采访的两个多小时里,听到了来来往往的学生留下一声声的“阿姨好”。一些学生和李春华之间的交谈甚至会带着撒娇。“明天我没时间来拿,您就马上帮我缝一下吧,您动作多快啊!”说话的一位男生立马就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请李阿姨帮重新换个袖扣。李春华连忙停下手头的活,笑眯眯地说:“好!好!好!马上给你弄,行了吧?”

  “我丈夫是学校食堂的厨师,我就在这边做些活糊口。年轻那时候大家都喊我小裁缝,现在都叫我阿姨了。”李春华从二十四五岁就跟着自己的丈夫从泗洪老家来到南京打工,因为自己从小和做裁缝的叔叔学了这手艺,就在学校里摆了这个缝补铺,从20多年前补个裤子的两毛钱到现在的两块钱。如今,靠着自己的手艺贴补家用的李春华每天也只有十几元的进账。从中午12点开始到下午5点,没有雨雪的日子,李春华就把自己的缝纫机推出来,靠着学生宿舍的墙根开始忙活。要是天气不好,她的摊子就摆不出去,遇上忽然下雨,路过的学生们就帮她赶紧收摊子。冬天最冷的时候,用围巾把自己包得只露出眼睛,夏天最热的时候,被晒得像个非洲人。这个缝补铺也成了靠天收的一个活计。

  假领子和喇叭裤

  “羽绒服的背上钩了一个洞,扔了多可惜,我拿来问阿姨,阿姨就叫我去买一个烫画,这主意真是绝了。”在南师大历史系读研三的范国平指着李阿姨正在缝补的一件外套说,他按着李阿姨的指点,去山西路布料城买个漂亮的烫画贴在衣服背后,再缝个边,不仅看不出半点破洞,还时髦了很多。

  李春华说,其实现在能让她“补”的活很少了,1985年那时候,人穿着有补丁的裤子是很正常的,学生们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那时候人都把衣服穿到破,袖口、领口补个补丁是很正常的,不过学生们讲究补裤子的布必须是一个花色,学校里那时候好些学生都穿着膝盖和屁股上都补过的裤子,最美观的补丁裤,就是用一色的布补。”

  让李春华印象最深的,还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假领子,“那时候有件衬衣都舍不得穿,就扯块‘的确良’的白布做个假领子,秋冬天的时候衬在中山装里面,既暖了脖子,又装了‘门面’。我那时候可做了不少假领子,学生都来找我买。那时候学生还会来做衣服和裤子。还有段时间流行过喇叭裤,我也做过,你看这潮流啊,会轮着转的,就看这裤子,裤管从大到小,从宽松到紧身,什么中裤、踩脚裤、九分裤、西裤、牛仔裤、沙滩裤,真是层出不穷啊!不过现在已经没人做衣服了,我就帮着学生给裤子缩个裤脚、换个拉链,把有塌线的地方补补好。”说话的工夫,李春华就把一条牛仔裤的裤脚缩了圈边。

  熨得挺括好去应聘

  “阿姨我的衣服熨好了吗?”“好了,好了!记得回去要挂起来啊!”到了这几年,李春华又发展出了一项新业务,就是帮学生熨衣服,不过她的缝补铺没那么大的台面也没电源,所以她都是把衣服带回校园旁边的家里熨。

  “过去哪有人想到要熨衣服啊,能穿件整洁的就很好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要求都高了,特别到了招聘的季节,我每天要熨十几件,给他们熨得挺挺的,穿得漂漂亮亮的去找个好单位。”20多年了,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项目的更新,缝补铺的李阿姨根据学生的指点,也有了新的业务规范。“以前我总想缝补的衣服谁会弄错,结果就发生过一条新的缩裤脚的裤子被拿走的事。后来学生就给我出主意,叫我把宿舍楼号和房号记在裤子内袋里,这样来拿裤子的人,一报自己的房间号就行了,也不怕弄错。”

  “深色的衣服容易吸灰,可以用专门的细毛刷刷,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就用宽胶带粘,一粘灰全下来了。你这条黑裤子有点掉色,洗要单独洗……”在记者看来,李春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缝补工,更像是一个家长,这些年来收入微薄却能依然坚持,学生们对她的亲切、友好,一定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认识我的 我不认识”

  “昨天下雨我就没出来,今天的活就多些,我要是连着两三天不出来,这些学生就要找了。”李春华说,别看她的摊子小,可学生们却非常需要她,大家处得感情可好了。“有些学生要毕业了,会给我送来不要的衣服和被套,说是留给我做鞋垫,哈哈。学生们对我都很好。”

  “马上研三的这批又要走了,又有新人进学校了。”李春华说,看了太多的学生,她能记住的没有几个,很多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几年又考回学校读研究生,这些学生看到她就会很亲切地和她打招呼,“你还在这儿啊,这么多年了!家里都好吧?”“其实很多人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

  这几年最让李春华感动的是发生在三年前的一件事。

  “那年我到汽车站坐汽车回泗洪老家。忽然就冒出来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和我讲话。说你怎么也在这啊。”李春华说,自己想了半天也不记得认识面前的这个人,结果对方却对她说,“你不就是南师大的那个裁缝吗?我记得你,我把衣服送给你补,好多次你都不要我钱。”李春华这才依稀记起似乎有那么一个贫困生,她看他可怜都不愿意收他的补衣钱。

  “当时他知道我要去泗洪,就一定要替我买汽车票,我不同意他还不高兴呢,他说他现在已经工作了,是名老师,有收入了,经济比我好,一定要给我买车票……”李春华说,那是她最感动的一次,所以很难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