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云锦大师 百感交“织”
· 春节前将上演两大贺岁天象
· 颜料坊有块青石板来头不小
· QQ粘贴板
· 专家呼吁六朝石刻易地保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云锦大师 百感交“织”
项凤华
  30多年前,他是云锦纺织工场的一名小工匠,30多年后,他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手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证书,这是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荣誉,建国以来全国范围一共才评选出365名,被业内人士称为“工艺美术院士”。他就是南京博物院的金文先生,是此次评奖中唯一一位云锦织造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

  49.5克单衣织了13年

  最能反映云锦高超绝技的是帝王龙袍的制作,而金文便是建国以来第一位龙袍制作者。除了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轰动一时外,他还主持和亲手织造了大量古代丝绸织锦,包括战国时期的“田猎纹绦”、汉代马王堆“素纱单衣”、金代的“齐国王袍”、明代“万历皇帝十二团龙袍”等。

  说起“素纱单衣”,金文感慨万千,织这件衣服花了不少功夫,历时13年。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件薄得让人难以置信的衣服,夸张的是,这件衣服并不小,两只袖子通长达到1.9米,但是重量仅49克,一两都不到。复制这件单衣,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是现在人工培育出来的蚕要比古时候的壮,吐出来的丝分量就重,用这样的丝织出来肯定不行,其次就是难以把握好料子的“毛孔”均匀,就这样,从养蚕到工艺,一道道难关攻克过来,大的失败至少七八次,比如蚕没养好,就得等下一年的春天,13年后,终于把这件单衣复制完成,重量为49.5克。

  “虽说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但是我觉得自己没有最后成功,0.5克的差距让我惊叹古代人的织造工艺。”金文笑着说,这件素纱单衣异常轻,透光性好,甚至折叠成十层后还能透过看报纸,衣服的丝结实到可以用来做降落伞。至于这件衣服怎么穿,有专家猜测,当时贵夫人的衣服十分华美,出席公众场合十分鲜艳,但是在屋内就显得刺眼,因此在衣袍外罩件这样的单衣,就可以产生朦胧美感。

  云锦织造技艺后继乏人

  金文说,当年进工场的时候,师傅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前世打爹骂娘,后生投进机房,冬天不得生火,夏天不能乘凉”。做云锦这行,要吃得了苦,夏天不能吹风,冬天不能烤火,因为云锦虽然要大量用金,但实际是用银比较多,火一烤,银子的颜色就变了。说到底,手工艺都是苦活,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确实是个苦差事。现在做云锦的大都是外地人,而南京本地人却很少愿意来干。

  如今,云锦状花技艺已经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文呼吁,要想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加入。快报记者 项凤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