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失真小,难操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沪深300指数,将其看作观测“大盘”风向的重要指标。
综指存在虚假繁荣
就指数表现而言,沪深300指数近期要明显弱于上证综指。2006年10月下旬起,沪深两市大盘股启动全线上涨行情,沪深指数频创新高。2006年12月份,上证综指上涨27.45%,沪深300指数上涨19.06%,但是,上证综指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大盘股的超常发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石化等大盘蓝筹股12月份涨幅分别达62.73%、49.18%和14.29%。因此,许多投资者和专家指出,上证综指存在虚假繁荣,已难以真实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情况。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发布,涵盖沪市所有上市公司,采用总股本加权的计算方法,在我国A股市场实际流通股比例普遍很低的背景下,很容易造成指数的失真。据测算,在2006年1月11日至2007年1月11日的一年中,总股本加权使指数虚增超过20%,近500点。同时,新股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更是推高了股指虚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修改规定,在新股上市10个交易日后再计入上证综指,将部分修正以上失真。
沪深300发挥晴雨表作用
专家指出,与上证综指不同,沪深300指数涵盖沪深两市盈利能力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300只个股,采用自由流通量加权、分级靠档等先进技术进行编制,编制方法更科学,更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状况,发挥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同时,由于市值覆盖率高,权重分散,也使得沪深300指数具备良好的抗操纵性。
据了解,已有相当一批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沪深300指数,将视为考察市场总体运行状态的重要指针。今后,随着更多大盘股加入A股市场,上证综指失真程度可能加剧,加上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的推出,沪深300指数有望取代上证综指,成为投资者观察市场总体运行状态的首选标杆。
特约撰稿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