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孩子的总成绩未能进入年级前100名,而老师只给前100名学生发放强化提优的高考复习材料予以辅导,为了这事,孩子都回家哭过好几回了!”张女士反映,学校采用这种做法,是否有失公平?
(1月24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这样只会使差生更差
学校是想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可是差生没有更好的辅导,怎能提高学习成绩?这势必会造成好生更好,差生更差的局面。辅导材料不能作为奖惩学生的工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权享受学校的公平教育。为特殊学生开小灶,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学校若真想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给学生来一点物质奖励效果也许会更明显。池塘里的波
保护“差生”的自尊心
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帜给尖子生发放额外的学习资料,无疑伤了所谓“差生”的自尊心。
因材施教应该是面对所有的学生,不分优生差生,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平等的辅导和教育;而这所中学所理解的“因材施教”,只不过是为其片面追求高考录取率寻找的借口罢了。人为地将学生划分等级的功利性教育,最大害处莫过于让所谓的“差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是很严重的。
王修
以升学率论成败的恶果
这种做法几乎是学校的通病。教育部门以什么来考量学校的水平?升学率!家长以什么为标准去判断学校的优劣?还是升学率!产生这样的后果也就见怪不怪了。看来遵循以升学率为导向的精神,老师把学生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孵出小鸡的鸡蛋,一类基本上可以称为石头。对于后者,在老师眼里就算花再多的时间,孵出小鸡的概率也不大,所以老师的精力毫无疑问就优先保障在鸡蛋那一块了。
如果不破以成绩论英雄,以升学率论成败的潜规则,有些事情还是无法改变,只不过可能迫于社会压力做得隐蔽些罢了。曾经帅哥过
复习资料依赖症
其实这个学生“不服”的心结就在于高考的“题海战术”,只有多做题,做名校的题,博采众长,见多识广了,上了考场发现都是遇见过的“熟面孔”,才能考得好。这已在许多学生心中达成共识,也就形成了一种对复习资料的依赖症。呆板僵化的选拔人才方式,不注重实际能力只看是否能熟练应对考题,才让我们“不服不行”。阿西木
“认人发试卷”是种爱护
学校的这种做法并没有错,首先,按成绩排名发试卷,这是因人而异教学。试卷的难易程度,如同担子的轻重不同,身体棒的多挑一点,体质差的少挑一点。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人人都是挑一样重的担子,那体现了公平吗?其次,这也是对成绩中等或较差同学的一种爱护。如果将这种高难度试卷发给他们,其结果肯定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到头来也做不出一道题。时间浪费了,却完全没有效率。反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试题,把学习的基础打牢固,又有何不好呢?再次,这种分类教学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水平是动态的,前一百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好好努力,这次没有试卷,不等于下次也没有。所以,争试卷,不如争上游。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