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故事
3上一版  
PDF 版
· 民国角楼 眺望时光消逝
· 到春天 “99间半”全部复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到春天 “99间半”全部复活
二期拆迁已全部结束,正式复建藏书楼和后花园
尹海峡
被保留下来的老树。

  从去年8月开始,南京正式启动“甘熙宅第”(俗称甘家大院、99间半)二期工程,拟通过超过1.5亿元的投入,对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剩余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将“金陵第一大宅门”从重重包围中完全解脱出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杨天麒昨天说,截至目前501户居民、工企单位已全部搬迁完毕,大板巷42号等一批古建筑即将开始修缮,预计到今年五一前,“99间半”将完成抢救,展现其原汁原味的旧貌。

  现场:

  “99间半”已重见天日

  据介绍,二期保护工程占地2.18万平方米,范围在中山南路以西、南捕厅以南、大板巷以东、中北长途汽车站围墙以北。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如今保护范围内已经拥有493户居民,8家小型工企单位。去年8月23日,这些在此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们开始陆陆续续搬迁。杨天麒在现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保护范围内所有的居民和工企单位顺利搬迁完毕。

  四个多月时间里,甘熙故居周边各种影响景观的违建、新增建筑拆了2万平方米。记者昨天登高发现,空旷的场地让古老的民居群喘了口气。虽然有低矮的围墙把工程现场包围起来,青砖小瓦、马头墙层层叠叠,甘熙故居的风貌已清晰可见。

  披露:

  古建筑得到抢救性保护

  据杨天麒透露,甘熙故居二期改造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文物保护紫线内,这个区域是绝对不能动一丝一毫的,只能对原有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或根据资料恢复消逝的历史;第二层是拆迁红线与紫线之间的,根据规划可以适当做一些保护性开发,原则上所有建筑都可以拆除。不过在拆迁过程中,专家们发现,第二层里有一些建筑年代久远但外观保存相对完好,拆了太可惜,于是经过多轮商讨,决定保留5幢老房子,分别为大板巷40号、44号、54号、南捕厅13号以及观音庵旁的一幢无名民国小楼。

  这些建筑保留下来后,有关部门将对整体规划做一些微调,为这些建筑的使用进行定位。

  酝酿:

  五进老宅要整体抬高

  拆迁完毕后,文物部门即将开始对紫线范围内的5处宅院进行修缮、维护。这些建筑分别为大板巷42号、46号;南捕厅15号、17号、19号。记者现场看到,这几处宅院规模都不小,其中大板巷42号为甘熙当年中举人后回来修建的,足足五进深。专家调研发现,这些宅院虽然外形完整,但内里已经被后来的住户分割得七零八落:原有地面已浇上了水泥,墙面受潮严重,有的建筑地基出现倾斜等等。下一步文物专家们将根据存在的问题逐一处理,让房屋重现当年的模样。

  记者了解到,大板巷42号、46号将是这次修缮的重点,而且将会采用非常特殊的处理手法,即将宅子整体抬高。专家介绍,调查发现这两处宅子地势低洼,一旦积水很难排放,所以维修时要将两个宅院整体抬高30-40厘米左右。

  规划:

  藏书楼将仿宁波天一阁

  杨天麒介绍,在修缮文物的同时,甘熙故居还要恢复两处遗迹,分别是津逮楼和东南角后花园。根据史料记载,津逮楼是甘家建造的一座藏书楼,位于大板巷。外形仿造宁波天一阁式样,上下各三楹,坐南朝北,楼为全木质,是历史上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杨天麒介绍,甘熙是嗜书之人,另外还搜罗大量金石彝鼎,数量相当可观。遗憾的是津逮楼与后花园先后毁于兵火,楼中所藏自此销声匿迹。

  据悉,甘氏其他各室仍有不少藏书和各类线装书,连同甘氏自刻木版与刻有“津逮楼藏书”字样的柏木书框,全部捐赠给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津逮楼恢复后,部分古籍有望能回归陈列。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