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南京鼓楼医院和现代快报社联合向社会征集“文物”、史料,为鼓楼医院历史纪念馆搜寻“宝贝”,这段时间来,不断有读者打进电话,询问相关情况或者“报料”。昨天,众人期待的鼓楼医院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它也成为“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迄今中国首家西医院历史纪念馆。
这里装着100多年的传奇
昨天,鼓楼医院第一任院长马林的外孙女汉可克也来到开馆现场,满头白发的她告诉记者,1892楼保存至今,里面装满了100多年来发生在这个医院乃至这个城市的史实和传奇故事。鼓楼医院创建时只有1892楼这一幢建筑,而现在周围都是崭新的现代化建筑。回忆起自己的祖父,汉可克激动不已地说,自己的外祖父出生在加拿大,来到中国后就在这里生活,养育子女,直到外祖父退休后,还坚持向人们诉说自己看到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中国。
骑着马儿出诊
一走进鼓楼医院历史纪念馆,就可以看到一组很有趣的图片。原来鼓楼医院以前还有十几个不同的名字。鼓楼医院创始人是加拿大人马林。1892年,马林到南京后,就着手创办了基督医院,这就是鼓楼医院的雏形,由于交通的不方便,当时医生出诊还要骑马。创建后,医院历经百年风雨磨炼,名字也是不断更换,基督医院先后更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南京市立鼓楼医院、南京市反帝医院等等,1972年才定为鼓楼医院。
马医生,神了
在纪念馆的二楼,有一个名医展板甚为吸引人,上面有鼓楼医院当代名医的照片。用专家的话来说:“每一个名医都有一串精彩的故事。”而在展览物品中,一本手抄日记深深吸引了记者,上面密密麻麻手绘了许多人体心脏的构造。解说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有名的心脏科医生马德瓒老师记录的,用一句市民的话来说这个医生“真的神了”。1993年鼓楼医院搞义诊时,马教授的台前排了几百米的长队。遗憾的是他已在2001年去世了。
美国医生记录南京大屠杀
“已经没有地方掩埋尸体了”“除了安全区的女孩子外,南京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被强奸了”“士兵一个个被送进医院,由医生包扎伤口,换了一套新衣服后,又很快离开了了”……上述日记就是出自曾经在鼓楼医院工作过的鲍恩典女士。这位坚强的女性曾任鼓楼医院检验科主任,终身未婚。在她20岁的时候,就漂洋过海从美国来到当时的鼓楼医院,亲眼目睹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她几乎每天都要写日记,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倾诉心事的同时,日记也揭露了当年那场灾难。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这日记是从美国辗转所得到的,十分珍贵,而那个时代的当局也因为鲍恩典女士无私奉献,颁发给她一枚勋章。如今,这本日记和勋章都在馆内展出,成为那段历史的一个无声见证者。
日记见证李秀英惨遇
在纪念馆的负一楼,还有个特殊的病房,这是鼓楼医院的历史病房,南京大屠杀受害幸存者李秀英当时就住在这间病房。走进病房,记者就被眼前的一张老式病床所震撼,据说这也是李秀英住过的病床,而窗台上放置的一本日记便是美国妇产科医生的亲历,勾画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场景。罗伯特·威尔逊当时是鼓楼医院的美籍医生,他在《屠城日记》中详细记下了李秀英的遭遇,日记的记录时间是1937年12月21日:前天在岗上,一个怀孕6个半月的19岁姑娘反抗两个日本兵的强奸,她的面部被砍了18刀,有几处在腿上,腹部有一深深的刀口,今晨在医院里我未能听到胎音,她可能会流产(次日晨得知,她于昨夜做了人工流产)。鼓楼医院党办主任王斯瑶告诉记者,罗伯特·威尔逊的日记原件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存在鼓楼医院的是复印件。 通讯员 刘宁春
快报记者 刘峻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