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基金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新基金发行“断档” 老基金迎来申购狂潮
· 创新封闭基金最快下月现身
· A股长期上升趋势不会改变
· 指数基金或成今年最大赢家
· 新基民盲目入市 基金发行热度有点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新基金发行“断档” 老基金迎来申购狂潮
张海荣
  元旦过后,新基金发行审批速度明显减缓,但这丝毫未影响投资者申购基金的热情。仅最近短短两周内,就有鹏华动力成长、长盛同智优势成长两只百亿基金先后现身,而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也是如火如荼。根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节后基金新增开户数出现明显“井喷”,周新增开户数与日新增开户数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可以说,2007年是基金发行市场有史以来开局最好的一年。

  新基金“货源”紧俏

  对于习惯购买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多少有点郁闷。资料显示,2006年12月中旬以后,仅有国联安德盛优势、宝盈策略成长、中欧新趋势、长盛同智优势、大成积极成长5只新基金发行。除去已结束发行的3只基金,目前仅剩下中欧新趋势和大成积极成长两只新基金在发,这与去年下半年同时八九只基金一起发售的局面大相径庭。

  统计显示,在去年6月到12月之间,一共有60只基金先后成立,平均每月就有近9只基金成立。很显然,新基金发行在节后明显出现急刹车。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基金的审批速度出现了明显减缓,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基金公司担心发行期间刚好赶上春节,中间出现断裂,影响基金的发行规模。

  投资者申购热情不减

  然而,新基金发行暂缓并未影响投资者申购基金的热情。资料显示,仅元旦过后短短两周之内,就先后有鹏华动力成长、长盛同智优势成长两只百亿基金出现。再加上已经结束但还未成立的国联安德盛优势、宝盈策略成长,1月份发售的偏股型基金规模已超过了2005年的月平均水平。

  基金销售的火爆不只表现在新基金身上,老基金近段时间以来的持续营销也是如火如荼,且规模增长非常之快。据记者了解,近段时间以来,有相当多的老基金,包括一些小基金公司的基金在持续营销活动过后规模都翻了好几倍。

  老基金赚钱效应强大

  新老基金的同时热销有多方面的原因,这当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基金在2006年的赚钱效应使然。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去年平均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了100%,这一突出的赚钱效应在让老基金持有人大为惊喜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拥有巨额储蓄存款的非基民如潮水般涌来。不少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发现身边很多原来根本不接触金融产品的同学、朋友最近都开始纷纷打电话问起买基金的事情。

  建行上海分行某营业部客户经理对记者说:“最近一段时间,没什么新基金发行,客户来了,就推荐他们买老基金。很多客户都是拿着老基金的对账单过来说要追加投资的,不过也有少部分客户就是对新基金情有独钟。”

  银行、券商积极推动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以往,银行不是很愿意积极销售基金,主要是觉得会降低银行的存款量。但现在发现,不重视中间业务这一块,银行的储蓄存款量还是在减少,且减少的资金可能还会跑到其他银行去,这对银行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现在不少银行都开始主动要求并帮助基金积极推动持续营销活动了。”据了解,现在每家代销行每周几乎都同时有5只左右的老基金在搞持续营销活动。

  券商代销基金的热情丝毫也不比银行低,当然与银行不同的是,券商代销基金的动力除了代销收入以外,最主要的是拿“销售量”换来的“交易量”。某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说:“一般情况下,每个基金都会在不同的券商处开几个资金账户,通常,如果券商代销的量比较大的话,基金在该券商处的交易量也就比较大。

  基金业迎来百花齐放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中,主要是以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的产品为主。

  从基金公司的知名度、品牌影响力上来看,50多家基金公司当中,除南方、嘉实等前几大公司之外,大多数公司都处于一个较为模糊的地带,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业绩表现、公司管理能力上来说,很多小基金公司也不比大基金公司差。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这种大环境良好的背景下,一些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或新基金公司可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而整个基金业也可能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快报记者 贾宝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