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两执法车“围堵”6昼夜
1月18日上午,记者赶到事发现场,333省道扬州仪征段曹山立交桥北侧,两辆标有“中国公路”字样的路政执法车,一前一后将一辆装载着两只标准集装箱的半挂车紧紧“围”住,周围摆放着一圈红色警示锥桶,两辆执法车与集装箱半挂车的距离仅有半米。半挂车的牌号为苏L06868/0158,来自镇江。
后一辆执法车上没有人,在当头的执法车内,记者透过窗子,看到两名路政执法人员蜷缩在车里打盹。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奇怪一幕从1月13日傍晚就开始了,三辆车就像被凝固了一样,几乎没有动过。
1月19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此时两辆执法车仅剩下了前面一辆。驾驶室内照样留守着一名路政执法人员,记者敲开车门,他告诉记者他叫蒋朝安,是仪征公路管理站的路政人员。
蒋朝安说:“后面那辆执法车临时有事开走了,傍晚会开回原地,担心这辆半挂车逃跑,我们已经连续盯了6天6夜,不光身体累得慌,正常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但司机一直没有出面。”
■缘由
司机不愿意接受检查
此事缘于1月13日的下午。当日下午4点左右,蒋朝安和同事在333省道北巡回执法检查时,发现一辆牌照为苏L06868的大型货车装载着两只集装箱由北向南行驶。因为怀疑这辆车超限,所以责令货车靠边接受检查。
“货车停下后,司机下了车,直接把门一锁,人就跑开了”。在此情况下,蒋朝安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密切地注意着这辆车的一举一动。
到了傍晚,执法人员再次来到现场后,发现半挂车突然驶离了原地,于是便开车继续向南巡查,最后在曹山立交桥北侧发现了半挂车停在路边,司机正和一交警交涉。“事后我们了解到,半挂车由于车灯不亮的‘机件’原因被交警拦下来了,交警正对其实施处罚”。
执法人员当即将执法车开到半挂车前面,堵住半挂车的前进路线,另外一辆执法车随后赶到,堵住了货车的退路。
■质疑
涉嫌非法扣车?
据了解,这辆半挂车从属于镇江市纬泰联运有限公司。1月16日,仪征市公路部门向该公司下发了一纸通知书,认为驾驶员拒绝接受检查,而且将车辆停留在公路边,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畅通,要求公司派人接受调查处理。
公司负责人张国强得知此事后,于1月17日来到仪征进行交涉,对路政部门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他们在执法程序上有偏差,因为事发当时,车辆正被交警拦停在路边,它有可能准备驳载,也有可能准备卸货,车辆并没有上路行驶,路政人员有什么权利进行检查?”张国强还认为,路政部门在没有得到货车存在超限的确切证据之前,就用两辆执法车一前一后堵住货车的去路,做法太过极端,属于非法扣车。
■解释
维护执法的严肃性
对于张国强的质疑,仪征公路管理站路政业务股徐全兵股长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路政人员的执法在先,交警的执法在后。路政人员拦车时,这辆车正在行驶,被拦停后,又想偷偷开跑,没想到又被交警拦了下来,最终不得不停靠在路边。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方是在逃避我们的检查,对这辆被迫停靠在路边的半挂车实施检查,应该属于整个执法程序的一个过程。”
张国强还认为,动用两辆执法车前后堵路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首先是保护现场,等待司机开车门接受检查,同时也是为了防护半挂车受到损伤。张国强承认,公路并无任何证据表明这辆货车是否已涉嫌超限,之所以要让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围堵手段持续下去,也带有维护执法的严肃性的成分在内。“如果将这辆车放走了,以后我们还怎么执法?”
据仪征路政部门人士介绍,他们已经和公安、法院等部门联系,如果车主继续拒绝检查,将依法采取强制性措施。
■旁白
执法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据了解,由于这起事件的离奇和特殊,目前仪征公路部门已将此事上报到省治超办,在路政部门内部,也是议论纷纷。
江苏省公路部门有关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咨询时认为,仪征公路管理站的执法行为并不存在过错,因为按照《公路法》和《江苏省公路条例》的有关条例,公路执法部门有检查车辆限载的权力,对于拒绝接受检查的车辆,也可以中止其运行。
“对于公路部门来讲,仅仅为了检查这么一辆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超限的货车,却派专人守候那么多天,甚至影响了日常工作,是不是带有赌气的成分?花费的成本是不是也太高了?”镇江公路部门一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此持有异议。
也有人士认为,这其实是部门利益在作怪,按照《江苏省公路条例》,如果发现有车辆超限行驶,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5000-30000元的罚款,“好不容易逮到这样一条‘大鱼’,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在这么巨大的利益面前,花费的执法成本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快报记者 刘劲松 文/摄
从1月13日傍晚,333省道扬州仪征段出现了奇怪一幕:两辆标有“中国公路”字样的路政执法车,一前一后将一辆装载着两只标准集装箱的大货车紧紧“围”住。半挂车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这样的情形持续了6天6夜。
公路部门解释,司机拒绝了超限检查,公路部门不得已而为之,采取这种手段是为了维护执法的严肃性,但有业内人士对此质疑,对一辆尚未有确切证据证明其超限的货车,实行这样的手段,执法成本是不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