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932年 南京挥出第一杆
· 到南图新馆,看“画”童谣
· 越剧百年华诞 戏迷们想演台戏
· 枯树桩长出巨型菇
· 音乐永远在路上
· 家有宝贝 快拿来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1932年 南京挥出第一杆
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藏身紫金山,当年入会费最高达100大洋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今天的钟山国际高尔夫,是在民国时期的“外交部郊球场”的旧址上兴建的。然而,昨天记者寻访后发现,这座建于1932年的郊球场遗址应该是在紫金山南麓的养鹿场一带,这也是南京最早的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场上谈外交

  今年77岁的刘维才老人是中山陵园管理局的离休干部,解放后,整个中山陵共设立了12个派出所,他曾在9个派出所工作过。自幼跟着秀才读私塾的他,对中山陵一砖一瓦的历史都特别感兴趣,这么多年积累下来,已经成了中山陵的“活地图”。

  据史料记载,外交部郊球场筹建于1932年。随着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各国驻华外交使馆纷纷迁来,外交官员及家属、外籍老师、商人等,使得南京的外籍人士猛增。那时,发源于西欧的高尔夫球运动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时尚,做为首都的南京,自然也不甘落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开始筹备建设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同时成立南京郊球俱乐部。郊球场的选址就在灵谷寺以东、接近蚂蚁腰的东洼子村一带。“它其实是中央体育场的附属建筑,虽然独立出来,但离得还是挺近。”

  “民间都叫它野球场。”刘维才老人说,当时任外交部部长的王儒堂,也就是郊球俱乐部的发起人,郊球场一度成为中外政要联谊磋商的重要场所,宋美龄的外交活动也曾多次在这里以打高尔夫球的方式进行。

  俱乐部会员也分等级

  在刘老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东洼子村附近的这片山地。站在低洼处向四周看,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虽然在冬日里显得萧索,但从地势上看还是颇有几分高尔夫球场“果岭”的感觉,而不远处,还有一大片水塘。

  据了解,外交部当时以年租金1800大洋租下了这里1200亩山地,建成了球场6个,特意请来了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著名设计师赵深来设计会所,据说内部极为豪华,大厅、酒吧、浴室、卧室、办公室等一应俱全。

  外交部郊球会的会员多半为外籍人士,中方会员则多为民国政界的达官贵人。会员分成四种:候补、正式、永久和名誉。入会的时候需要交一笔入会费,25块大洋至100块大洋不等;每月还需缴纳定额会费,从5块至10块不等。而当时,一块大洋能购买两袋兵船牌洋面,报社编辑月薪6块大洋,已经能养活三口之家了。对小白球轻轻一挥杆,普通市民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

  解放后成了“新果园”

  豪华会所随着战火灰飞烟灭,球场也变得荒芜一片。解放后,中山陵园管理处在这里种起了果树,大家也就称之为“新果园”。果园种的是水蜜桃、蟠桃。

  “水蜜桃一个个水灵灵的,跟小碗口那么大,咬两口下去都见不着核。”刘老说,一到了收获的季节,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干部们也必须来参加劳动,摘下来的桃子分类放好,最好的一类水蜜桃用白纸包好装进果屉,全都送往机场运到香港。当时中山陵的水蜜桃、西瓜知名度都是相当高。

  为了开发生产,这一带后来又盖了很多房子,不过新果园的地点实在比较偏僻,大家都不太愿意住这儿。

  如今,玩高尔夫的南京人越来越多,但中山陵里首个高尔夫球场的前世今生,却鲜为人知。

  快报记者 孙兰兰 尹海峡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