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MSN上,老有人发来相同的视频:红楼人物海选活动中,一个报名扮演柳湘莲的小伙子在作怪。
在我老家有句俗话叫“丑人多作怪”。从海选超女看起,历经各种类似的选秀活动,越看越认识到这句俗话的精确到位。需要注明的是,这句话中所谓的“丑人”,并非真指长得丑,它只是个比喻,大意类似于“东施效颦”。这位柳湘莲,就是在效各种各样的颦,这姐姐那娃娃的颦。
红楼人物海选也算选秀活动的成功之作,优秀选手不在少数。可这些优秀人才的视频并未广泛流传,反而是离海选宗旨最远的一个选手抢了风头。
又要加注———我理解的宗旨,也就是活动海报上标明的宗旨,是要选拔确能胜任《红楼梦》演出任务的合格演员。但这位柳湘莲,连带前不久所谓拿刀逼迫评委的那位,显然都不符合这一宗旨。
那位说了,你太老古董了!海报上的宗旨只是场面上的说法,当不得真。这是一场大型活动,要多角度去理解。正是这些丑人多作怪的内容,才真正吸引人眼球,也才能获取经济效益———这个道理我明白,不信我说给你们听:
这活动真是个优秀策划案例,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真要从已然成名成腕者中挑选演员,档期有否另说,光演员酬劳就是天文数字。找新人能节约多少成本啊!第二,那么多老学究一辈子靠《红楼梦》吃饭,此番要重拍,一个招呼打不到,指不定会出什么岔子。借海选机会,都出来摆个样子做做评委,人人都有参与感,这就堵了多少人的碎嘴。第三,如此大活动,自然会有商家赞助,兵马未动,粮草已丰,舒服死了。第四,海选中的花絮,随便剪剪,就是一档二十分钟的节目……可是我想问,所有这些,和《红楼梦》,和电视剧的创作,有多大的关系?
说到这里我就颓了,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文艺,以至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么回事。什么影视不影视,什么戏剧不戏剧,什么文学不文学,什么文艺不文艺,甚至,什么生活不生活,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新世纪的新人类们根本不需要分这么细,包里归堆儿,都叫它们“娱乐”好了。
几个月前,我也有幸被邀至这场海选活动中,担任初评评委。活动组织者给三十个评委们讲注意事项,其中一条是:原则上每位选手才艺展示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但碰上优秀的,或者是特别搞笑的,可以适当延长。听完这话,坐我旁边一位红学大腕稀里糊涂地悄悄问:为什么?几天之后评委们在一起吃饭,我问那位老先生:现在明白没?他苦笑了一下,叹着气说:人家怎么说就怎么做吧,娱乐嘛。
我认定老先生并未真正弄懂,所谓“娱乐嘛”,不过是学舌而已,真正什么叫娱乐,他明白不了。我当然也没参透,就想明白的部分看,娱乐这东西太扭曲,太不真实;最可怕的,是它让大家都再也无心于创作,因为没有人再关心创作,叫“创作”的这位戏子已被打入冷宫,当红的角儿名叫“模仿”,甚至是“抄袭”。
如此说来,前文所讲的“丑人多作怪”,不光是在说那位柳湘莲,也是在说整个红楼人物海选,更是在说眼下社会涵盖一切的这个巨型怪物———娱乐。
杨葵:资深出版人。著有《找不着北》等影视剧、《在黑夜抽筋成长》等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