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发行最后的规模却远远高于初始的限量,这成为中国基金发行的一大怪现象。
比如某基金,去年底宣布计划限额50亿元,但最后的发行额却超过100亿元;而另几家基金也是宣布限额40亿或50亿,最后超标了甚至2倍。据记者观察,从2006年起,基金限量发行成为许多基金公司选择的方式,但是最后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基金没有实现“限量”的结果,相反,在“限量”的带动下,投资者反而害怕自己买不到,因而认购更为踊跃,造成不少基金一天发行就接近百亿的盛况。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对证监会报产品营销方案的时候,大都会提到限制基金份额的手段和方式,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不排除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基金公司根本就不想限量,而是以此为营销手段。
作为投资者来说,本相信基金公司限量发行,可适度控制规模获得回报,最后却迎来一个巨无霸;而不少基金公司则表示,由于基金销售涉及包括银行、券商、直销等多个渠道,无法即时统计出当日各销售渠道的确切销售数量,另外,提前停止销售必须提前公告,若没有公告,基金公司不能自行停止销售。
一位合资基金的高管对记者表示,基金限量发行若要做到位,必须和监管部门、托管行合作,将预计的发行目标精确地完成。
据《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