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月度金融报告称,2006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18万亿元,同比多增826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数创出了近4年的新高。而按照2006年初的指导性货币政策目标,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定为2.5万亿元。
2006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4.80万亿元,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5226亿元。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1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073亿元,同比少增637亿元。
居民储蓄大举分流股市
居民储蓄资金大举向股市分流,成为2006年金融市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央行昨天发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随着投资品种的丰富,居民储蓄减少的情况将得以延续。
据了解,居民储蓄资金经过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明显分流之后,储蓄意愿自2001年后一直持续增强,且储蓄存款增长速度重新加快,定期储蓄占比提高。2006年10月,居民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成为2001年6月份以来月度储蓄存款的首次下降。
央行报告显示,2006年5月份以来,由于股市上涨较快、成交量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而随着市场新股现金申购制度恢复,以及股市较快上涨,居民储蓄存款部分转移到股票市场,导致了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
百姓投资理念正在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储蓄存款流向资本市场是好事,这说明居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程度增加了。“老百姓已经不需要把钱存在银行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在2006年还表现出了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定期存款同比少增幅度较大。其中,2006年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0.3万亿元,活期存款余额为5.86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定期储蓄存款余额减少了3376.84亿元,而同期,活期储蓄余额增加了2417.55亿元。
赵锡军认为,定期存款多是带有投资性质的,这种转变说明了老百姓的投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已经从过去绝对避险的品种,转向投资风险、收益均衡的产品了。
他认为,随着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投资工具越来越丰富,居民可选择的渠道也更加丰富。他认为,2007年的投资趋势可能会延续2006年的投资分散化和多元化,“居民的钱不完全集中在银行储蓄上,对于调整我们不合理的投融资结构是有好处的,特别是直接融资是有好处的。”赵锡军说。
快报记者 苗燕
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本报分析说,这是因为央行采取强硬的调控措施起到了作用。央行在4月底加息后,又于7、8月份连续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连续的调控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自2006年8月开始,当月新增贷款增速开始放缓,同比均出现了负增长。
但央行数据显示,2006年12月份,信贷增速突然出现了反弹,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142亿元,同比多增加689亿元。赵锡军认为,央行2007年1月5日晚,再次上调了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此有较大关系。他同时指出,这种反弹是由于2006年全年信贷增速不均衡造成的。
有消息称,央行将2007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定为2.9万亿元人民币。但不少经济学家仍然认为2007年不容乐观。JP摩根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2007年,固定投资增长将稳步落于决策者设定的15%-20%的目标范围内,但仍然存在上升风险。
哈继铭:
中长期贷款增速
仍须特别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年信贷增长的大环境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速减缓明显,信贷的主体———中长期贷款增速依然较快,并最终创下了年内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的纪录。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曾分析说:“中长期贷款增速加大,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比较大、在建项目的投资增速比较快造成的。”即企业的需求最终导致了银行方面加大了中长期贷款数额。他认为,降低中长期贷款,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降低投资需求。
哈继铭认为,把贷款降下来,要在宏观方面要有一些措施。包括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增速过快的问题;包括把市场利率提高,使得中小银行的贷款成本上升;包括加强对大银行的窗口指导等,把贷款增速尽可能地控制住。快报记者 苗燕
赵锡军:
强硬调控措施
起了作用
何谓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