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洛阳铲”挖开神道之迷
· “下辈子我们还做姐妹”
· 独居老人洗澡政府买单
· 毛竹拼出一只只“金猪”
· QQ粘贴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洛阳铲”挖开神道之迷
明孝陵两大谜团解开:宁杭公路建在神道上;下马坊-大金门段神道是折线型的
尹海峡 项凤华
  明孝陵两大谜团解开:宁杭公路建在神道上;下马坊-大金门段神道是折线型的

  洛阳铲,又名探铲,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解放前,它曾是盗墓贼的看家工具。不过这种源自民间的发掘手段,最近却帮助南京大学的专家,解开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神道之谜。“神道的位置和走向已经无可争议,这份考古发掘资料将递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昨天向记者表示,此前不少专家所认为的“宁杭公路建在神道上”的猜测也同步得到证实。

  下马坊-大金门段

  神道走向一直有争议

  贺云翱教授是当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小组的组长,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疑团,那就是,从下马坊至大金门段神道究竟是什么走向?

  明孝陵起于下马坊,弯弯曲曲的神道,连起大金门、四方城、棂星门一直延伸到明楼。而神道,既是谒陵的线路,也是确定明孝陵建筑规模和具体位置的重要地标。

  “下马坊至大金门段神道现在是手表厂和前线歌舞团,根本看不出一点神道的样子。” 贺云翱说,当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就因为神道的具体走向不明而受到联合国专家的质疑,而当时我们提供的证据只是历史文献。

  其实,对这段神道的记载同样存在争议。贺云翱教授当年提供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段神道是折线型的,就是从下马坊出发,沿宁杭公路到前线歌舞团门口,一路向北直抵大金门,证实这一观点的是《金陵梵刹志》中载的“灵谷寺”图。这样算下来,这段神道应该是1.1公里。

  不过在另一本明孝陵的书籍中,只是说“由下马坊西北行约七五五米”。一些人据此说,神道是从下马坊以弧线抵达大金门的。

  “争议始终存在,解开谜团缺少考古证据。”贺云翱说。

  勘察神道

  专家动用“洛阳铲”

  恢复这段神道被列入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而这必须摸清神道的具体位置和走向。

  去年3月,贺云翱教授带队的文物小组,受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委托,对这一路段的神道进行考古调查勘察。

  “因为大单位不少,勘察有点难度。”贺云翱告诉记者,为摸清地下的具体情况,小组动用了洛阳铲。

  “别小看了这东西,还真的非常管用。”据贺云翱透露,洛阳铲在解放前是盗墓贼的专用工具,但如今却成了考古人员的重要帮手。只要把铲子往地下一钻,就能取到各个时期的土样和把一些重要的成分带上来。

  在洛阳铲带上来大金门前土样中,大家惊奇地发现,第三层的黄土层土质较紧,土色褐黄,内含粗颗粒黑点,清理过程中还发现有明显的夯窝,“夯窝是不规则的圆坑,并有夯窝被夯窝打破的现象。”

  像这样的点,前前后后钻探了不少。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专家还在重点路段挖了一些探沟,分析土层的构成。虽然探沟中发现的遗物不多,但三块基本相同的青石板让考古专家眼前一亮,其中还有两件镶铺在路面上。而据记者了解,明孝陵的神道当初就是用青石板铺设的。

  70岁梧桐

  也帮了考古队大忙

  考古勘察是野外作业,不仅辛苦,更要关注一草一木。在探访中,成排的梧桐树也引起了专家注意。

  专家透露说,在手表厂、前线歌舞团区域内,发现有直径约1米、树龄超过70年的法国梧桐树,此大树虽然现剩不多,但仍然能看出其位于大金门向南的中轴线的两侧。而从东西相对的树之间,能看出柏油路面下保留着弹石路面。结合1928年绘制的《总理陵园地形全图》中能看出,大金门经国民革命遗族学校到钟山汤马路(现宁杭公路)有一条道路。专家据此判断说,此道路就是沿用清代或明代神道经加宽修建而成的。

  越往下考古,折线型的神道走向一说就越具有说服力。贺云翱说,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从前线歌舞团大门出发,神道笔直地通到大金门。

  贺云翱昨天还告诉记者,当初有不少专家判断说,宁杭公路底下就是明孝陵神道,也有人说,明孝陵神道应在宁杭公路的北边。在考古勘察的过程中,他们在公路北边进行了大量的钻探,结果什么都没发现。贺云翱说,用排除法,这次考古证实了“宁杭公路建在神道上”的猜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资料将递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关于神道走向之谜已经抖开,贺云翱昨天坦言,这样的勘察在明孝陵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摆在他面前的明孝陵,还有一些谜得一一去解。譬如说,明孝陵周边应该有一些嫔妃墓,但我们现在还不知晓。

  而这回考古中,专家还有另一个重要发现:在大金门门前的原始道路要比现在地面低2米左右,这正好符合此前的说法,就是从28所—卫岗—前线歌舞团—手表厂—大金门—四方城由南高逐渐向北低的坡势。不过专家也不好确定,“不排除当年建造大金门及神道时,有意挖去表面土层,再进行分层夯筑的可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工作认真程度真得让我非常佩服。”贺云翱昨天透露说,在当初申报时,这段神道是大家都不愿意提到的,但专家们一点都没有忽略,提出了不少质疑,而目前南京所做的环境整治,也是兑现当初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

  “隔几年就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复查,到时候,我会把这次考古勘察的资料递交给教科文组织专家组。”贺云翱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孝陵的诸多谜团将一一解开。

  本组采写

  快报记者 尹海峡 项凤华

  ■相关新闻

  南京手表厂旧址

  将变身孝陵博物馆

  昨天上午,明孝陵博物馆和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签署了第二个3年合作计划。记者了解到,下马坊至大金门段的神道将全部恢复。完成时,一个完整的明孝陵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孝陵博物馆周馆长向记者介绍,南京手表厂厂区正“堵”在明孝陵陵门———大金门前。将在南京手表厂旧址上恢复神道,并利用原有厂房,改造成全新的孝陵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南京手表厂上世纪60年代搬到大金门前。目前5万平方米的厂区中完整保存了9座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厂房,这是新中国轻工业发展的重要痕迹,也是南京重要的轻工业历史建筑。

  周馆长告诉记者,博物馆将由单纯的展示展览功能扩展成一个园林式的综合展览休闲区,总体预算将达到8000万元。

  明孝陵与南大

  携手保护文化遗产

  4年前,在明孝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中山陵园管理局孝陵博物馆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正式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利用高校科研力量保护世界遗产,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完善高校素质教育,在国内首次开创了世界遗产与高校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昨天,记者了解到,这种合作关系将延续下去。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孝陵博物馆馆长周钰雯介绍,孝陵博物馆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举办了两届世界遗产论坛,扩大了明孝陵在国内文化遗产界的影响力。

  同时,中山陵园管理局还借助南京大学的科研力量,编辑出版了《明孝陵志新编》《明孝陵旧影》《明孝陵史话》等图书,完成了明孝陵大金门至下马坊、内红门、棂星门、明楼、宰牲亭水井等地点的遗迹勘探及明孝陵保护控制区范围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文物抢救考古工作。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