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由江苏大学团委联手镇江电信设立的“社校通”爱心信息平台正式开通,今后该校贫困学生们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发送短信求助,通过这个平台寻求社会上的帮助。
(1月12日《扬子晚报》)
钟定兰:江苏大学为贫困生着想,值得肯定和赞赏。不过笔者以为此举有两处不妥。
首先,为何要贫困生主动求助?贫困生普遍性格内向,喜欢什么问题都自己扛,宁可囊中羞涩得只剩下买馒头的钱,也基本上不好意思去“主动求助”,这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但又何尝不是人之常情呢?建议还是学校主动一点,手法委婉一点,这才是贫困生真正需要的。
其次,为何要“发送短信求助”。也许是受超女海选的影响,如今短信投票、求助早已满天飞,可这对贫困生而言合适吗?以前曾有高校爆出“有手机的还是贫困生吗”的质疑,咱暂且不去给它下定论,但对大多贫困生而言,连学费、餐费都很难凑齐,拥有一部手机确实是奢望。没有手机,你又让贫困生到哪里去发短信呢?
还有,不知道这个信息平台是否收费。如果连服务贫困生都要“雁过拔毛”,那就真的太不厚道了。
加肥猫:让穷学生手机短信求助,我想其最初的用意是好的。但是,或许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家毕竟也是团委干部呢!)他们或许根本没有去,甚至没有想真正去了解贫困生的现实状况,只是主观臆断贫困生再穷应该还是能买得起手机的,或者能够拉下脸皮向别人借手机求助。这样的“爱心信息平台”最终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想得再阴暗些,这该不会也是一个小小的“政绩工程”吧!
李建波:哈哈,不要把问题想复杂了。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只不过是为贫困学生向学校和社会求助、社会帮助贫困学生增加了一个渠道而已。学校并非只有这一个帮助贫困学生的方式。笔者作为老师观察到,有的贫困生性格内向心理脆弱不敢直视自身,当学校对他们进行小额经济救助时,因害怕被同学笑话而不申请,失去了救助机会。发一个短信,不是面对面的求助,这更符合贫困学生心理,更重要的“通过这个平台寻求社会上的帮助”,把救助的视角伸向了学校以外的社会,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而且保证了救助质量。
慢慢聊:贫困生遇到困难,可以找学校解决,何必要多此一举,花上一毛钱来发信息呢?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还真有点“门道”呢。首先,有些贫困生脸皮薄,即使有困难也不好意思开口讲。有了这个“平台”,动动拇指发个信息就行了。其次,这个“平台”架起了学校和社会的桥梁,贫困生有了困难,学校帮,社会助,共同解决贫困生的困难。再次,有了这个“平台”,也可以让贫困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心。当他们走上社会后,会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