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2版:嗑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图片说明
· 单筒望远镜中的 “中国屏风”
· 有钱有闲的南京人 看看话剧也不错
· 鲜书候尝
·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 “张迷”的文化乡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张迷”的文化乡愁
王淼
  在今天的读书界,所谓“张迷”,已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折服于张爱玲编织的文字魅力,同时,亦沉溺在张爱玲孤独一生的个人宿命里。在人数众多的“张迷”中,淳子既是对张爱玲的作品研究用功甚深的一位,也是在张爱玲作品的研究视角上最别出心裁的一位———针对于前者,淳子理解张爱玲,有着女人之间的相知与体贴;针对于后者,淳子不但通读了张爱玲所有传世的作品,她还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印迹,并以文字的形式,精心绘制了一幅“张爱玲城市地图”,以城市的记忆解析张爱玲的私人世界;以张爱玲的文字为脉略,去书写一座城市的细节、考证一座城市的变迁。这幅城市地图,既蕴涵着此时此地的怅然,也蕴涵着前尘往事的喟叹,淳子为它取了一个很简单的名字,叫《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

  一座美丽的城市,既需要丰富的地脉,也需要足够的人气。地脉,是往昔重现,是乡愁的凭藉,是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人气,是市井喧闹,是精英汇萃,是一座城市亲和力的体现。地脉是人气的物质基础,人气是地脉的文化底蕴。没有地脉,人气就会萎缩;没有人气,地脉就会贫瘠。淳子之所以执著地搜寻张爱玲的出生地、求学时的教会学校、短暂居住过的里弄或者公寓、甚至偶尔去过的电影院等等,我个人觉得,她并不单纯是为了挖掘其间“或显或隐有趣的乃至至关重要的故事”,她其实也是在梳理一座现代化都市的地脉,搜寻一座现代化都市的人气,为那些已然消逝的生活,为那些即将消失的风景,留下一些坚固的文字见证。

  淳子说:“拿一本张爱玲的书,去她曾经住过的房子,比如是显影水,其作品的原生态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又比如一个片场,书是旁白,亦是戏码,人物在文字的安排下全都活动了起来,且都有了着落。”使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有了着落固然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淳子通过对“张爱玲城市地图”的书写,通过一次与张爱玲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现代都市家园日渐荒芜的忧虑,表达了一种与张爱玲的作品相似相知的文化乡愁。慧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