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香港,发现熟悉的中环天星码头不见了,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新地盘。据说,很快那里会变成一个崭新的、漂亮的海滨长廊。可以想象新的海滨长廊的漂亮和气派,但是历史呢?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钟楼呢?
身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他想看到的是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城市的未来,但他却忘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往往比那些摩登的高楼大厦更加令人向往,而历史往往透过不同的建筑、街道等来向后人诉说。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的建筑也变成了权利的象征,“改朝换代”后,新的管理者总是希望留给后人一些他的东西,希望后人能够记住他。
香港曾经成为殖民地的历史,是谁也抹不去的,而正是这些残存的痕迹,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细细回味和观赏。当香港变得和其他的大都市没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当香港满地充斥着新建的、复古式的建筑的时候,这样的香港是年轻的,但却是单薄的。
同样是特别行政区,但是我更加喜欢澳门。特别是这一次去澳门,我发现在全球化经济浪潮影响下,澳门同样也在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建的高楼大厦,但是那些葡萄牙殖民者留下来的痕迹,依然不显山不露水地隐藏在城市的不同角落。特别是那些老字号的商店,它们没有像香港那样,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搬迁到了不同的地方,而且换了新的面貌。在澳门,这些店铺还是那种老样子,还是那样生意兴隆,老板们还是那样不温不火,外面的繁华,和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喜欢澳门的有两种人,喜欢赌的,还有就是喜欢来这里寻找欧洲风情的。澳门人很明白这一点,赌场越开越多的同时,显现欧洲风情的地方,比如市政厅前的广场、黑沙湾的葡国餐厅,还有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圣地亚哥酒店,都没有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而发生变化,它们原汁原味地站在那里。
我想到内地的一些城市,管理者们希望塑造出一个个有自己特色,同时又现代化的城市出来,他们说这就是城市的名片,但是到了绝大多数的地方,你却会发现,高楼多了,马路也宽了,但是却看不出来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分别,特别是从一个个新建的机场,走上高速公路进入市中心的时候,到处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就好像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倒出来的美女,漂亮,却没有办法让人记住。
为了这张名片,一些管理者最热心做的事,就是把那些前人留下的东西进行改造,彻底翻新,甚至是剔除。他们不知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那些“老东西”的改头换面,意味着对过去的记忆的失去,而对以后的人来说,就是彻底的遗忘。这样一来,一座座城市变成了没有历史的地方,它们只是一味地不断改变,不断向前。这难道是我们所想看到的吗?
我希望,走到每一个城市,都能够一下子闻到这个城市独有的气味,能够看到这个城市独有的地方,能够听到这个城市从很久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不需要人来诉说,而是让我的眼睛去慢慢地寻找,然后用心去慢慢地体会。
闾丘露薇:2003年,她是首位进入巴格达的华人女记者,被誉为战地玫瑰。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