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韩蕴说着,点开了电脑屏幕上一条新闻报道后的“评论”———这是1月4日一家门户网站转载的关于某研究中心预测“2007年物价将继续保持低位良性增长”的消息。“完全是为涨价造势!”“还好意思发表这种言论,我看了个标题就来骂了!”数百条跟帖,几乎清一色这种论调。
“确实如此,网络上充满了谩骂和发泄式的语言暴力。”每天都要在网上泡七八个小时的韩蕴对此特别有感触。社会学家表示,这种情况令人深思。我国政治经济状况不断好转,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可是,网民们的不满却是那样的强烈和真实,即便是一种不良情绪,也足以代表我们社会的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根据社科院调查,老百姓遇到最多、感觉最大的生活压力来自经济方面。在过去一年里,一些城乡居民不得不面对“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医疗支出大,无法承受”“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网络上的表现,就是为数不少的网民集体宣泄。
天津社科院教授潘允康认为,这些不和谐因素是社会转型的过程必然要遇到的,必须通过实现“公平”来消除。“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实现机会平等,使人们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劳动就业、参与竞争、发财致富、享受社会福利、参与社会生活等。”
据《中国青年报》
互联网已成网民不良情绪的发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