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水特别多,但由于城市路面现在都被水泥“封”死,因此雨水基本上都随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流走了,既不能补充土壤所用,也不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实在太可惜。河海大学教授日前完成的一项实验表明,在南京一些大型小区,如果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适当挖一些人工湿地,净化水源,可以充分利用起雨水,仅每天绿化用水就可以省下400元。
[气象数据]
平均3天南京就有一次雨
昨天,江苏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南京的雨水资源相当丰富。经过60年气象资料观测得知,每年南京平均雨日为123.9天,这说明每三天就有一次降雨,一年中,小于5.0毫米的小雨日有约75天,5.1~15.0毫米的小到中雨日有约28天,大于15毫米的雨日约21天,24小时降水在50毫米以上的暴雨日有3天,24小时降水在100毫米的大暴雨为两年一遇,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不过,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一些雨水往往呈酸性,例如去年南京就有一次酸雨比醋还酸。
[雨水检测]
雨水能不能用?怎么用?
河海大学的陈卫教授介绍说,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实际上携带了一定浓度的溶解性气体、细菌和重金属等等。专家在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做了一项实验,将屋顶的雨水汇集起来进行分析检测,检测表明,这些雨水确实大多呈酸性,还含有氨氮等化学有害物质,如此看来,屋面雨水多数指标确实超过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除了不能喝之外,必须进行处理才能作为生活用水。
雨水不仅酸,最重要的是相当浑浊。河海大学专家告诉记者,可以建造人工湿地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人工湿地,就是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湿地可采用砾石做填料,再覆盖一层20厘米的有机土壤,湿地内种植灯芯草、芦苇等植物,不要小看了这些植物,将雨水变清绰绰有余了。雨水经过雨水收集管,然后进入集水池,再经过人工湿地、储水池,就成了杂用水。
专家调查发现,初落时的雨水最好不要用,初落时雨水一般会洗刷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物质,建议在雨水水质稳定后,再进行收集利用。
虽然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还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但应付生活其他所需已绰绰有余。根据专家以前的统计表明,南京用来绿化、洗车的用水占到城市供水量的13%左右,而南京年平均降雨量有1100毫米,如果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大大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河海大学的专家选择在南京江宁某大型小区做实验时发现,该小区绿化用水、洗车、浇洒道路所用的水需要305立方米/天,而如果全部用自来水的话,每天就需要400元,而如果把雨水收集,进行简单处理后,一年的杂用水雨水都可以全“包”了。
[现实应用]
河海大学收集雨水省大钱
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内,记者就看到一个真正的雨水收集工程,雨水经过道路、广场以及山坡流进雨水管道,而这些雨水的“归宿”又是1000立方米的地下水库,这还不够,30亩水面的景观湖,总蓄水量可达3万立方米,雨水也可以流到这里储存起来。
雨水虽然不能喝,但是地下水库和景观湖配置了提水泵,平时校园绿化就全部来源于此。根据专家测算,每年的雨水利用量达5万立方米以上,仅此一项就节省水费十几万元。
快报记者 刘峻
■相关新闻
雨水将成为
上海的“新水源”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市有关部门日前透露,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场馆区市政用水系统将采用“双水源”,即屋面雨水和黄浦江水源。其大面积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建成后,仅屋面雨水利用量预计一年就可达10.97万立方米。
据专家介绍,按上海年均降雨量1124毫米计算,全市每年降雨总量应为70多亿吨。扣除蒸发、渗透等因素,每年白白流失的雨水总量在24亿吨左右。
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世博会核心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永久场馆,都将建设屋面雨水利用系统,成为“生态世博”的示范设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