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地球史记·世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小泉走人 安倍上台破坚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小泉走人 安倍上台破坚冰
颜玉松
  安南

  秘书长留下十年辛酸

  “(美国)应该停止借‘反恐战争’之名,执行一意孤行的外交政策,并进行侵犯人权的活动。”如果不是有特别的背景,大概谁也不会想到,这种对美国赤裸裸的指责,竟出自“老好人”安南之口。2006年12月11日,在美国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即将离任的安南终于一吐心中不快。

  10月13日,安南对刚刚当选为联合国新一届秘书长的潘基文表示祝贺时,脸上的笑容异常开心。这位人类历史上首位“黑人世界总统”,终于即将圆满完成了使命,并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身份风光离任。

  10年前的那次“意外”当选,被认为是美国人赶走不听话的加利的结果,所以很多人都把安南看成是“美国的人”。事实上,面对美国的指手画脚,安南每一次的洗耳恭听也的确给了外界这样的口实,虽然最终他往往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办事。

  安南任秘书长10年,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最为繁忙的10年,这期间,维和人数达到历史顶峰,而安南也成为历任秘书长中出访战乱地区最多的一位。1999年,他亲临战火纷飞的科索沃,站在一栋楼房的阳台上,炸弹在不远处炸响,他却镇静地在那里通过手机与各国领导人交谈了两个小时。

  这份真诚和勇敢,不仅为安南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更使他在2001年得到了瑞典诺贝尔委员会的垂青。

  的确,推动联合国改革、加强对艾滋病的应对,以及对解决国际焦点问题的干预等方面,安南领导下的联合国看起来正在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安南那张黝黑的脸孔也越发憔悴———他曾戏言自己有192个主人,在如此多的会员国之间做协调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003年,当美国绕开安理会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安南顿感联合国多年来辛苦建立起的尊严和威望丧失殆尽。于是他公开批评美国发动战争是不合法的,结果美国部分议员要求安南迅速辞职,安南抵住了压力。经历了种种“刁难”后,安南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在离任前夕将炮口指向美国,这并不让人意外。综合

  潘基文

  联合国新掌门来自亚洲

  2006年10月9日,韩国记者心情复杂。在美国城市纽约,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在平壤,朝鲜官方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与朝鲜半岛息息相关的两件大事发生在同一天,隐约给潘基文今后4年的秘书长任期抹上了特殊色彩。

  作为韩国外交一把手,潘基文曾亲历朝核问题谈判。明年1月就职成为联合国一把手后,朝核问题仍是潘基文绕不过去的敏感议题。

  潘基文能获得安理会各国一致认可,顺利赢得提名,与朝鲜半岛核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上,潘基文使韩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作用得到认可。潘基文也在与中、美、俄、日等国外长的广泛交流中,与各国外交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信赖关系,同时在国际上建立起良好声望。这些成为潘基文角逐秘书长一职的重要资本。

  乐观者因此认为,潘基文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应能推动国际社会更理性、更智慧地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

  从提名到当选,潘基文一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这位温文尔雅的韩国外交官,无论资历、性格、能力,均深孚众望。在安理会前4轮意向性投票中,62岁的潘基文一马当先。10月13日,联合国大会192个成员国代表鼓掌通过决议,正式任命潘基文接替科菲·安南,成为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

  一些人质疑,潘基文的谦卑温和是否会妨碍他发挥领导能力。对此,潘基文正言:谦逊是美德,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无关,更不是缺乏领导能力的代名词。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小泉

  负面遗产多于正面效应

  2006年12月上旬,下台不足3个月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突然不甘寂寞,声称要以政府特使身份访问朝鲜,恢复2003年他首次出访平壤时酝酿的日朝和谈气氛。

  没有人认真对待他的突发奇想。曾几何时,小泉在日本政坛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如今,“小泉剧场”已是门庭冷落。

  内政归零

  11月27日,曾经反对邮政民营化改革的11名前自民党议员呈交“复党”申请书,获现任自民党总裁、小泉继任者安倍晋三首肯。眼见这一幕,心情最复杂的恐怕要属小泉。当初,正是小泉一手把那些议员扫地出门,在随后的众议院选举中招募“美女”、“名流”候选人,前往“造反”议员的地盘挑战,必欲除之而后快。

  为重返自民党,那些议员写下保证书,宣誓支持邮政改革,但小泉率自民党取得的选举大胜却因此饱受抨击,被指玩弄政治理念,愚弄操纵选民。

  这桩复党闹剧受到日本舆论广泛诟病,也标志着小泉对自民党的改造无疾而终。

  外交颠覆

  外交上,一意孤行的“小泉流”更是以几近“拨乱反正”的方式遭到颠覆。

  12月初,美国跨党派“伊拉克研究小组”发表报告,认为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基本失败。而当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小泉是布什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为此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把自卫队派往海外战区。

  安倍上台后,修正了小泉政权对美国一边倒的姿态,重提亚洲外交之重要性。

  大浪淘尽

  潮来潮去,激荡日本政坛5年多的“小泉旋风”似乎已是春梦了无痕。

  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小泉在一个骚动的时代,迎合了日本社会一种骚动不安的情绪。小泉推行的经济、行政和金融改革,打破了日本人习惯的“平等”概念,加深了社会分化;他在追求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方面咄咄逼人的姿态和举措,动摇了日本战后长期奉行的“和平”观;他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偏执和蛮横,更是打破了东亚地区表面上的相安无事。

  在日本战后历任首相中,小泉执政时间之久排在第三位。在此期间,日本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但日本社会的总体保守化和右倾化明显加速。从这个意义衡量,小泉留下的负面遗产恐怕远多于正面效应。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安倍

  一手搞外交,一手修宪

  2006年可谓是日本的安倍年,年仅52岁的安倍晋三当选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这位新首相出生于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他的外公是前首相岸信介,外叔祖父是前首相佐藤荣作,父亲安倍晋太郎是日本前外务大臣,在家族政治大树的护佑下,尽管年近不惑才首次当选议员,但安倍在短短7年时间内便一跃成为内阁官房副长官,随后甚至升任自民党干事长。

  长相俊美凝聚人气

  不过,真正把安倍扶上日本政治中枢的还是小泉纯一郎。作为小泉内政外交理念的坚定支持者,2005年9月,小泉赶走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温和派福田康夫,任命安倍为内阁官房长官。此后,安倍即被日本政治舆论公认为小泉看中的接班人、新一代自民党领军人物。再加上“长相俊美”,安倍也在日本民众中凝聚了不少人气。在这样的政治氛围、民意氛围下,安倍的首相之路也显得尤其平坦。

  自小泉宣布今年9月卸任以后,安倍继任的支持率便持续走高,朝鲜问题更使得一贯对朝强硬的安倍得以借题发挥提高人气,挤走了自己惟一的竞争对手福田康夫。由此一来,在今年8月启动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安倍的支持率一路领先,9月选举,安倍毫无悬念地击败了时任外相的麻生太郎和财政大臣谷垣祯一,轻易当选自民党总裁,成为接替小泉的日本第90任首相。日本政治从此进入安倍时代。

  为修宪铺平道路

  上任仅13天,安倍就顺应国内要求改善与邻国关系、打开邻国外交的强烈呼声,对中韩两国进行了闪电式的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5年首次访问北京。因为小泉参拜引发的中日关系战后最低谷实现破冰。

  安倍修复日中、日韩关系的举动得到了绝大多数日本国民的认可,使日本走出了与邻国的外交困境。

  但安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仍采取不表态的“模糊战术”,仍然给日中关系留下不稳定因素。

  在外交问题上奉行较为温和的现实主义,并未改变安倍作为日本新保守主义代表的身份特征。

  在安倍上台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如愿实现了日本保守势力努力了半个世纪的目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修改教育基本法,对日本战后体制实现重大改造,为下一步修改和平宪法铺平了道路。综合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