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星划过天际的时候,意味着又有一个人离开了人世。23日上午10点,潘女士哭着与年仅19岁的儿子小安(化名)作最后的道别,“大家不要回头,否则孩子会不安心的。”与此同时,另一位父亲孙定康也在看着孩子入土。每年冬至,陪伴他们走过痛苦时刻的不光有自己的亲朋,还有“星星港”里同样失去孩子的父母们。
据悉,“星星港”是国内首个从事哀伤辅导的非营利性组织,去年正式成立。“星星港”专职人员费嘉告诉记者,今年冬至,除了福寿园,成员们又来到滨海、松鹤等墓园,为更多失去孩子的家长带去了抚慰。
成员是病人也是医生
据介绍,“星星港”现有5个核心成员:袁丽燕、柯斌、吴佩芳、张逸和吕慈。张逸是去年清明扫墓时看到孩子墓碑上的插牌的,上面留有“星星港”温馨的话语和联系方式。出于好奇,张逸主动加盟“星星港”,并当起了全天候“心理咨询师”。
张逸告诉记者,“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不厌其烦地听别人倾诉,也可以随时打电话给别人,但没有人会嫌弃你。因为他们正在面对的就是我们昨天经历的。”
吴佩芳也是核心成员之一,前昨两天,她在各个墓区忙里忙外,给星星港成员孩子的墓前送上花篮。吴佩芳说,儿子走得很突然,她那时,甚至还写了遗书。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星星港”这个组织,便觉得自己有救了。她告诉记者,每次有新成员加入就让他们逐步经历宣泄、倾诉、调适、放松等阶段。“今年夏天我们开了心理咨询课,效果非常好。”
入“港”一年的蒋先生说,前不久,一位单身妈妈的孩子要落葬,至亲都不愿出面,当天,8名“星星港”的成员自发赶到她家,为她张罗落葬的事。
民间自发谋求福利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今后类似的自救组织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发自共同需要的,拥有共同痛苦经历的组织。他们的需求在商业机构买不到,政府机构也管不了。这类组织成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以摆脱痛苦。”譬如李亚鹏,原来他给观众的印象是比较高傲的,但他的孩子得了兔唇后,他的爱心被激发出来,主动想到关心其他得兔唇的孩子。像“星星港”之类的组织能让成员得到团体归属感带来的安慰。就像癌症俱乐部一样,能让会员有活下去的勇气,提升生活品质。这是民间自发谋求福利的一种方式。据《上海青年报》
为丧子父母疗伤———
上海出现哀伤辅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