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三年增贷67亿
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至2005年初,各金融机构对南京高校和大学城建设单位的贷款余额达94.54亿元,为2002年末的3.88倍,三年新增贷款87.81亿元,约占同期贷款增量4.75%。其中对高校的贷款余额为74.27亿元,为2002年末的3.53倍,三年新增贷款67.73亿元,约占同期贷款增量3.68%;对大学城开发建设单位的贷款余额为20.27亿元,为2002年末的6.5倍。
部分高校贷款占八九成
据调查显示,目前南京高校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很少。据初步统计,除个别高校外,银行贷款占整个建设投资一般在80%以上,有的高校银行贷款已占其整个投资额90%以上。“这与国外高校的情况恰好相反。”胡明东说,国外高校建设主要来自于社会资金。
巨额债务缘自扩招
高校纷纷举债,与近年来的扩招直接相关。南京地区目前共有高校38所(不含部队院校)。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快速增长,每年扩招新生6万~7万人。为缓解扩招造成的学校资源紧张的矛盾,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校区的新建、扩建。据调查统计,至2005年末,南京已进行新建、扩建的高校达25所,占全市高校总数的65.8%。
1995年南京市开始规划建设大学城,到目前已开发建设浦口、江宁和仙林三个大学城,总占地面积为62平方公里,入驻高校35所。据初步估计,全国5年扩招至少拉动了800亿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高校基础设施,新建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是过去50年的总和,仅学生公寓建设一项,就拉动了社会资金投入200多亿元。
胡明东承认,在较大的还贷压力下,高校的收费之高也就成了必然。
目前尚无不良贷款
如此数额巨大的贷款,必然是在“郎有情、妹有意”基础上形成的“自由婚姻”。眼瞅着高校大兴土木,南京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抛出“绣球”。目前,驻宁15家商业银行中有14家商业银行对高校发放贷款,而且农村信用社也加入了对高校贷款的行列。而高校显然也没有让银行失望,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南京高校信贷质量普遍较好,信贷资金总体运行平稳,至今尚未发现一笔不良贷款。
对还款来源,高校基本都充足有保证,主要为学校的招生收入、土地置换和财政拨款等,因而目前贷款形态基本正常。例如,南京邮电大学。该校总计9.39亿元贷款的主要偿还来源为该校未来10年的培养费收入以及各项设施的使用费和出租费,此外南邮在南京市有两块土地准备用于置换或出售,被银行看作信贷投放的“低风险客户”。
高额信贷面临巨大风险
通过调查,人行南京分行课题组认为,信贷资金在高校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不过,根据南京高校建设投资借贷率超过80%的现状,如果按照其目前的财务收支测算,仅靠其每年的收支结余,是难以按期归还银行贷款的。对银行信贷依赖度过高,一旦高校收费政策发生调整,或国家财政拨付政策有所变化,高校的贷款风险将集中凸现。其次,银行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也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流动性风险明显。
另外,因目前高校的抵押物多为教学、科研设施,所以难以变现,难以查封追偿。而我国担保法又规定,高校不得是保证人,高校的用地和建筑物等教育设施不能用于贷款抵押,故在实际操作中以公益设施为抵押的贷款缺乏法律保障,且高校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财产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课题组建议,应加强对高校建设的规范指导,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同时应鼓励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快报记者 郑春平
“扩招-扩建-高学费”,与高校有关的这3个热门词汇原来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关联词就是“贷款”。如果用透视镜来观察规模越来越宏大的大学城,看到的将是一摞摞银行贷出的钞票。高校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目前,南京各大高校的贷款量仅次于北京、上海、西安。
昨天,在2006年南京市社科系统学会学术年会上,南京市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办公室副主任胡明东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虽然南京高校的信贷质量普遍较好,但眼下已经到了必须防范风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