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景区不堪车流重负
中山陵园管理局保卫处曾对景区的车流做过调查:太平门附近的龙脖子路,是双向两车道的道路,在双休日,每天的车流量近2万辆次,平常也在1万多辆次。最高峰时,每分钟有70多辆车通过。
对车流的构成,南京市规划局的监测显示:80%左右的车辆是以过境为目的,真正开车来游玩的人非常少。
车流车海让不少市民一头恼火,市民张成义直言:“走到景区呛人,汽车喇叭乱叫、走到路上害怕。”而在中山陵园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看来,大量车辆到处乱停还破坏了景区植被,“尾气侵蚀文物,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神道的石刻还被撞掉了头。”
规划:五处设卡收费
禁车、限车,已成为南京不少市民和文物工作者的强烈呼声,而中山陵也委托南京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着手规划全新的交通组织,核心就是景区限车。
“现在初步构想是通过收费的方式,利用经济杠杆来限制车流。”规划方告诉记者,设置交通管制点并不是强制要求车辆不能“借道”,但要收取一定费用,这对每天从此通过的过境车辆来说,会成为一种负担,交通流量就会因此而自动降低。
在昨天公开的新规划中,全新的交通组织方案通过图片得以表现:在太平门路口、中山门明陵路口、陵园路口、灵谷寺南路口、东大门入口(待建)等五大路口,设置“收费截流点”。
为了让不愿进入景区的车辆有个“落脚点”,规划还在这些卡点附近设置了大容量的停车场,非常方便。至于游客,可以到这里换乘景区的交通工具。
管理局:近期暂不实施
尽管方案已经言之凿凿,并正式对外公开,但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人明确表态,该方案还没有到该局这里,而且近期不可能实施。“对于不少人所关心的票价,更无从说起。”
“当初把明孝陵附近翁仲路封闭,道路不长,但遇到的阻力非常大。”该负责人强调,靠“设卡收费”来限车,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此外,中山东路地铁,中山陵道路的分流作用非常大。”
“登山市民徒步进山或者骑车进山,肯定不会收费。”规划方昨天说,这项工程具体何时实施还不好说,在方案出来前,希望多听听市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