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南京·说吧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有了阅读节又能怎样
· 读者挑刺
· 七嘴八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有了阅读节又能怎样
张名青111
  ■今日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提出,应该让阅读成为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都应该养成“精神饥饿感”。他还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以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12月18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何日再现阅读高潮

  阅读的本义在于汲取作者的思想营养,以增强自身的文化钙质。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网络的兴起,使很多人难以再去静下心捧书阅读。此外,以下几点恐怕也是阅读难现高潮的原因。

  首先,经典作品的难产。如果鲁迅到今天还活着的话,肯定会被请去《百家讲坛》,全国各地签名售书,那他哪还有时间、精力写出伟大的作品?

  其次,教育导向存在偏差。家庭和学校有一个共同的导向,倡导学生读“有用书”,与前程没有多少关联的“无用书”就先放一放,殊不知,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成的。

  再次,书价太贵,对多数百姓来说,实在难以消受得起。looseonefd

  医治浮躁的一剂良方

  朱教授的这个提议好,不仅说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也解开了我们认识上的许多疑虑。比如他强调了读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他把读书和个人修养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坚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浮躁、自私、冷漠、功利”等境界不高、人格低下、品行不端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朱教授的倡议不仅切中时弊,也为提高和满足民众更高层次的需求开出了良方。我们的社会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公民,我们的民众也迫切愿意身边涌现更多的富有“宽容、合作、自律、慈悲、感恩、执著、信心”等高尚品格的群体,这就是朱教授的倡议能够引起共鸣的真正原因。bssts

  有多少好书可读

  “三日不读书,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开卷有益”,这些道理人们都懂,问题是现在可供人们阅读的、伴随时代脉搏跳动的好书太少了。

  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任何一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涵义。设立读书节,朱教授无疑提了个好倡议。虽然节日只是种形式,但它的倡导渲染作用不可小觑。读书节在唤醒人们读书意识的同时,也要大力“鼓吹”并引导作家写好书,出版界扶持好书,让人手不释卷成为一种享受。

  gigi836

  何必搞得这么严肃

  很惭愧,身为苏州人,还真不知道咱有个“阅读节”。但仅仅是惭愧而已:咱还没有那种专家所说的“精神饥饿感”,我倒要问一句:阅读,至于这么严肃吗?

  其实,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很多,特别是有了电脑以后,阅读的时间、形式均不固定了,你非要咱每天捧本书摇头晃脑,不觉得滑稽吗?

  现在的确是一个知识多元化的时代,咱有需要了,完全可以在网上“摆渡”一下,实在不行,“钩钩”钩一下也可以嘛。内容肯定要重要于形式的,那又何苦非要不依不饶地搞个“XX节”来呢?

  节多了,也会“闻节”疲劳,倒不如随缘一点,得失寸心知嘛!千里孤雁

  请赋阅读以新意

  “读书节”(或“阅读节”)的提议的确不错。但是,一方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的“目标”显然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单说网络信息对传统纸质书刊的冲击就非同小可。所以提倡阅读的同时切莫踏入“无油墨者非书香”的误区。因为汲取知识,来源颇多,纸质书、电子书、影视文化大可来者不拒,只要其内容有益于你我。另一方面,提倡阅读的目的,并非要人间多几个“为赋新辞强说愁”的男女老少。阅读须靠自觉,为阅读而阅读无法将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高上去。每人每月读一本书,对某些人可能适用,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又无须如此。只要汲取了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形式、数量这些东西,都是不重要的。

  申猴

  

  剥离阅读的功利色彩

  很多现代人不读书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试”的被动读书导致人们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二是电视网络画面的逼真、直观省去了书中对场面、环境等的复杂文字描写,让人感觉更轻松、愉悦;三是各种娱乐场所的兴起以及霓虹灯的摇曳让人心绪躁动,丢失了耐心的品质;四是社区缺少公众阅览室;五是练就一项谋生技术远比花时间读书要有用得多。

  若想把阅读进行到底,则必须剥离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色彩,剔除不健康的内容,荡涤社会风气以及营造出一个丰衣足食的社会环境。

  5302工厂 张殿恩

  阅读节要解这些“结”

  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走低的原因首先是许多人没钱读书。现在,一本书的价格动辄就要几十元、上百元,而普通消费者的收入却非常有限,面对教育、医疗的庞大支出,他们当然只能对图书视而不见了。

  另外,没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大学生忙于谈情说爱,农民工被迫日复一日地劳动,城里人为了孩子的明天穿梭于各个补习班之间……人人都忙得焦头烂额,你说,谁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呢?

  而更为主要的是,更多的人现在没兴趣读书了。应试教育模式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学校总是使出一切手段逼学生学习,使得本应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无味。由于有过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许多离开学校的人本能的对读书怀有恐惧感和厌倦感,别说他没钱买书,没时间读书,就是有钱有时间,他也会躲得远远的。

  显然,如果不想方设法把上述这些“结”一一解开,设了国家读书节又能如何?海水微蓝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