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家住在燕子矶东边一个紧邻长江的名为笆斗山的村子里,青石板铺街的村里住着数十户人家。奶奶家三开间青砖小瓦的老屋就在街边,老屋很有些年代了,墙脚边长满了青苔,瓦缝里也钻出了小草。老屋的厢房是厨房,那时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江边去挑,因此厨房里放着一口可盛五六担水的大缸,大缸的内壁是浅蓝色的彩釉,外壁盘着几条黄色彩釉的龙。大缸一半埋地下,一半露地上,一半在厨房里,一半在厨房外。
常年给奶奶家挑水的是一位憨厚而且木讷的汉子,汉子姓戴,因为家里穷,所以一直单身,大家都叫他“戴子”,但听起来总像是“呆子”。戴子营生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副水桶和一根扁担,无论春夏秋冬,戴子总是卷着裤腿、穿着草鞋,为村里的人家挑水。夏天,他的汗珠一颗颗,滴落在滚烫的青石板上;冬天,他的脚印一串串,印在洁白的雪地里;春天,他去江边挑水时,会摘下一片芦叶做成叶笛,带回来给我放在嘴里“呜啦呜啦”地吹;秋天,他会捉上一只江虾或是一只小螃蜞,带回来给我养在水缸里玩。
戴子给奶奶家挑水的日子像是掐准了似的,水缸快要见底时,他就把水挑来了。每挑满一缸水,奶奶给他一毛钱。水挑满后,他会从碗橱顶上抓点明矾撒在缸里,于是缸里的水就澄清了,在缸壁蓝色釉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澈。每次挑水前,他都要把沉淀在缸底的泥浆水“刮”出来,这叫“刮缸”。有一天,他交给奶奶一枚五分钱硬币,说是刮缸刮出来的,“一定是你家孙子将‘银角子’掉到水缸里了。”我这才想起,几天前奶奶给我买冰棒的五分钱被我弄丢后,我还为此大哭了一场,想必是趴在缸沿上看江虾,“银角子”从口袋里滑到了缸底。
50多年过去了,小村笆斗山依然坐落在长江边,滔滔的江水依然奔腾不息,而奶奶家的老屋早已翻盖过并接上了自来水,大缸已不知去向,唯有缸里那澄净的清水却至今还荡漾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