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没有,但身体是好的,我跟爱人说过了,实在不能动了,眼角膜、心脏、肾脏……只要是能捐的我全部捐献出来。”刘香玲心直口快,整天乐呵呵的。5年来,她和丈夫共献出了2200多毫升鲜血。她说:“国家照顾我们,给我们吃低保,我们别的做不了,献血总行吧。”
吃低保依然整天乐呵呵
刘香玲是南京南湖茶亭村社区的一名低保户,今年44岁,至今没有房子,“凑”在父母的老屋旁,靠邻居以前搭建的一间棚子栖身。棚子只有七八个平方米,屋顶是石棉瓦,墙壁是塑料纸和旧木板围的,她在北面墙上挂了件棉袄,以挡住从缝隙里钻来的寒风。这间棚子,刘香玲跟爱人、儿子住了10多年。棚子里不时闻到丝丝臭味,原来,棚子搭在化粪池的上方。下雨天,化粪池漫溢了怎么办?刘香玲笑笑说,习惯了。
刘香玲的脸上常挂着笑容,像个不知愁滋味的人。实际上,她没有工作,有哮喘病和支气管炎,丈夫在外打零工,她每月领取200多元的低保金。“国家照顾我们,给我们吃低保,这对我们是很幸运的事啊。”刘香玲说,她很知足。
献完血一路笑回家
像变魔术般,刘香玲不知从哪里掏出几本红本本。“你看!这些就是我的无偿献血证!”她将证件递给记者。2001年1月,2002年7月,2003年9月,2004年2月,2006年8月,总共5本!刘香玲共献出1200毫升血,丈夫周玉良也无偿献出了1000多毫升血。记者看完,刘香玲便将证书整整齐齐地包在一个塑料袋内,打开立柜的第3个抽屉,小心地放在里面。“这个是我最宝贵的东西。”刘香玲就像收藏宝贝玩具的小孩子,掩饰不住对证书的珍爱之情。
2001年1月,刘香玲和丈夫去逛夫子庙,看到街头停了辆献血车,和丈夫一商量,两人便开始了他们的献血之旅。回来的路上,刘香玲非常激动,她说,一路上心里都在笑,感觉做了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不过,尽管当天做了好事,在父母家人面前,她还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母亲有哮喘,父亲心脏不好,她怕年迈的父母知道了,会担心。
献完血 在菜里多加点油
不过,献血的第2天,刘香玲还是感觉到了不适,头晕、腿软。考虑到丈夫是干体力活的人,刘香玲做午饭时,便比平常多做了点菜,“没有荤菜,就在素菜里多放点油,平常放3小勺,那几天,就直接拿油桶倒了,不计较油多油少啦!”她还瞒着母亲,偷偷在母亲那拿个鸡蛋,“搅点蛋花吃吃,好一点”。
刘香玲夫妇俩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刘香玲的父母和嫂子直到昨天才知道他们献了好几次血。嫂子惊讶地看着她,“你这身体,怎么能献血啊?!下次不能这样,身体要紧。”嫂子说,刘香玲做事都是闷头做。80岁的老母亲孙红梅看着这个小女儿,倚在门框上,脸上流下两行泪,“你一年大一年,身体一年差一年,以后不要去啦!”
“身体能扛得住”
邻居们也直到今年8月下旬才知道刘香玲献血的事。那天,她献完血回家,“一不小心”,手里的红本本被邻居看到了。邻居告诉了居委会,两三天后,刘香玲就登上了社区“光荣榜”。刘香玲很不习惯,甚至有些害羞。她找到居委会主任,“这点小事,没必要,贴出来多难看啊。”邻居们纷纷跟她开玩笑,“你现在可以了嘛,不简单!”
“我们也要做点贡献吧!别的做不了,献点血总是可以的。”刘香玲说话像竹筒倒豆,“我打算每半年去献一次,感觉没什么不好的,身体扛得住。”不过,她向邻居们打招呼:“不能让家里人知道。”
能捐献的东西都要捐
刘香玲强调,无偿献血,是她这辈子最值得纪念的事情。自己的鲜血,流到了别人的身体里,这让她有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她感觉自己不是仅靠政府和社会救济生活的无能之辈,她至少也能为别人做点贡献。因此,她多次跟爱人商量,以后还去献血。除此之外,她还要“捐献眼角膜、心脏、肾脏等一切能捐献的东西”。
前天,电视台来采访刘香玲,儿子知道了开心地说:“妈妈,你要上电视了!”刘香玲被儿子逗乐了,但她的表情很快黯淡下来,“可惜,我们家电视是无线的,收不到那个台,你看不到。”只有在讲起儿子的时候,整天乐呵呵的刘香玲脸上才会爬过一片愁云。
快报记者 许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