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当众摔死小猫的北大学子最近成了舆论漩涡的中心。12月11日,学校有关负责人姜辉表示,当事学生已经进行了道歉。在“虐猫”情况发生后,学校已决定通过一次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活动,杜绝这种事情再发生。
(12月12日《竞报》)
舆论之所以对“杀猫事件”群情激愤,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判断:作为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不该这么残忍,即使有再大的压力,也不该通过虐杀小动物来发泄。预期与现实的落差,也许应该让我们从“杀猫事件”中看到大学教育的一些缺漏,比如北大那位有关负责人所说的“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活动”。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基本是围绕怎么让学生考得高分展开的,诸如生命、友爱等基本的人文教育,都已经成了稀缺品种。在就业压力下,大学教育更多的也只是教会学生们专业知识,人文教育同样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北大学子“杀猫事件”只是功利教育的一个恶果而已。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类似于“爱护小动物”这样的教育活动,非要等到出了“杀猫事件”后才考虑进行。为什么接二连三地有大学生跳楼自杀了,北京的高校才考虑到要请一些企业家来为学生们打气。如果只是在悲剧之后再来为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打补丁的话,将永远陷入头疼医头却又疲于奔命的怪圈。如果说刚从应试教育的泥沼中走出来的大学新生有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的作用就是通过日常的素质教育尽力修补这些人格缺陷,让他们成为一个个懂得生命意义的人———不仅关爱代表弱者的小动物,还有他们自己。
(尹之 江苏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