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南京·街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60把算盘 每把都会“说话”
· 街坊小黑板
· 街区短信
· “博爱超市”架起互助桥梁
· 老婆,你要相信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2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60把算盘 每把都会“说话”
赵丹丹
  “我不是‘神算’,但我收藏算盘。”昨天,家住西华东村的算盘收藏者杨林,也被快报的珠算大赛吸引了来。55岁的他,是南京收藏协会的会员。如今他家中大大小小的算盘加起来近60个,在他看来,算盘这样的重要发明,得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了解祖先的智慧和珠算文化。

  每只算盘都会“说话”

  走进杨林的家,立刻会被高高悬挂在墙壁上的一排算盘所吸引。乍一看都差不多,但细看却各有千秋。杨林说,这些都是红木质地的算盘,“可以说是算盘中比较珍贵的一类,所以特地将它们悬挂了起来。”

  杨林又从里屋搬出了许多算盘,摞了满满一桌子,看得记者眼花缭乱。这些算盘,从13档的到15档的再到17档的,还有27档的。大多是传统的上二珠,下五珠,也有上一珠、下五珠的。有些算盘珠呈红褐色,有些呈黑色,还有的掉了漆,呈现出木头的原色。最长的算盘有45厘米长、17厘米宽,最小的仅18厘米长、9厘米宽,装在木盒里,小巧又精致。

  杨林拿起桌上的一把算盘说:“这把是民国时期的红木算盘。算盘的所有材料包括算盘珠全部都是用红木制成。”杨林说,“每把算盘都会‘说话’,这把是被人长期拨打,外层形成这样一种自然的包浆,反而让珠子光泽鲜亮,色调不一了。”杨林说,好算盘的做工一般都很细,“你们瞧,这上面还有四颗牙骨镶嵌在其中呢!”杨师傅乐呵呵地说,有了牙骨的镶嵌算盘自身的价值就会提高。

  垃圾堆里捡到了兴趣

  喜欢收藏算盘,想必是个珠算高手。杨林连忙摆手,“小时候倒是学过,现在电脑会用,算盘我还真不精通了。”不打算盘,怎么会收藏算盘?这其中还有段小插曲。杨林一直在单位做后勤工作,负责环卫和绿化,职工宿舍楼也归他管。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有一天他照例在宿舍楼里检查,推门走进一间宿舍,发现那职工搬走了,满地“垃圾”,他在地上发现了一些算盘珠子。从1973年就喜好收藏古玩的杨林,对鉴赏颇有研究,定睛一看,再摸摸材质,珠子竟都是红木的。“太可惜了。”杨林一边惋惜,一边蹲在地上把珠子一颗颗地小心捡起来,包好带回了家。

  “为这事,我还‘批评’那名职工,一来不识货,二来把咱们伟大发明的算盘珠子就扔在地上。”杨林说,之后他喜欢上了收藏算盘,他发现算盘除了年代不同,质地不同,规格大小也有不同,很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不过我收藏算盘可没花过什么钱。”原来杨林收藏的算盘几乎都是托朋友亲戚找来的,久而久之他喜欢算盘的事情就传开了,朋友们如果发现算盘,都不会忘了他。平时杨林也逛逛古玩市场,发现和自家不一样的算盘,也喜欢买下来。

  留着让后辈看看

  “收了这么多算盘,已经记不清它们来自哪里了。但是有些上印着个、十、百、千的标志,还有些上有着单位的印记,常想这些算盘或许是哪位老账房先生用过,或是哪个老会计曾在上面噼里啪啦地打过,就觉得每只算盘都有它的故事、它的历史,把它们集中在一块,到了我这,保留下来,则是它们的归宿。”

  另外杨林说算盘太神奇了,在过去没有计算器、电脑的时候,它可起了大作用,被传承了千年,所以他收藏的目的也是为了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看看咱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创造。“现在找算盘可能还不难,可是到了以后就不容易了,不要到了以后,后辈的人只能依靠博物馆内的收藏品来了解祖先的计算智慧,还以为是个滑轮什么的,那可闹了大笑话了。”

  快报珠算大赛报名热线:96060或者13675161756 快报社区记者 汪洪新 赵丹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