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都市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民间抗战史料馆揭开面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民间抗战史料馆揭开面纱
日本商店招牌是经济掠夺的证据
解璐
  九个展区布置精心

  馆长吴先斌的身份是华东装饰材料总厂的厂长,而今他的史料陈列馆就安置在他的厂房旁。

  史料陈列馆实际分为两层,一层作为陈列馆,陈列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和实物,另一层则是专门供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讨论的场所。“‘感动中国’的王选、南京大学的张宪文、南京师范大学的孙宅巍、张连红都将是这里的常客。”吴先斌说。

  陈列馆中,按照沦陷前后的时间顺序分成了九个展区,展区内悬挂的大部分照片都是第一次公诸于世。展台上还放置着对衬照片的实物,比如军号、日军的枪械等等。馆内四周的墙上则悬挂着抗日战士的特写照片。

  在大门左边的墙上悬挂有近百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这些照片被吴先斌用一个个小相框装帧起来,一一排列在墙面上,形成方阵,题头是醒目的红色大字“记住他们 记住历史”。照片中老人们苍老而又充满控诉激情的表情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而这些老人都是吴先斌亲自到南京城以及周边郊县通过细致的调查采访寻来的。爱好摄影的吴先斌用自己的摄像机抓住了这些老人最动人的那一瞬。

  陈列馆将免费开放

  从2004年开始接触到两本日本二战时出版的摄影集到现在,吴先斌耗费了上万元面向国内外做了大屠杀史料收集的工作。按照张连红教授的话说,他已经从一个爱好者演变成了一名抗战史料的专家。

  不过他商人的身份以及如此独特的行为也招来了各种非议,更有甚者认为吴先斌到最后还是会为了利益而出售这些大屠杀史料收藏品。对于这些议论,吴先斌不愿做过多的解释。“作为一名中国人、南京人,我在做一件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我不敢说到我生命结束时,这些史料会去向何方,也许我会传下去,也许会交给国家。但是出售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不可能出卖自己的灵魂。”

  12月13日陈列馆将向民众开放,吴先斌说,陈列馆的开放也完全是免费的。

  日商店招揭示经济掠夺

  馆内特别设置了一个展台,上面放着吴先斌收集来的各种军用头盔、手榴弹、机枪、日军军用的刺刀等等。其中一块木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块木板大约有两米长,半米宽,好似一块古老的门板,上面还用毛笔竖着写着“本田商店制面工厂”几个黑体大字,由于年代已久,字体模糊斑驳。

  “这是一个商店的招牌。”吴先斌说着便将木板抬起来,指着木板背后上方的挂钩处,“这是用钉子悬挂招牌的地方。”

  这个招牌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吴先斌告诉记者,这是他前段时间从一位市民孙先生手中购得。孙先生的祖父曾经在一家日本商店里做工,日军投降后他便悄悄地将这招牌扛回了家。

  “从招牌上的字体可以看出这是日本人所写。”但是光看字体还不够,为了印证这块招牌的真实性,吴先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日吴先斌结合孙先生的叙述,在1938年的“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关于南京概况调查书”等档案中竟然找到了有关本田商店的资料。

  吴先斌介绍,南京沦陷后,日本为了实现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想尽办法让中国人购买日货,而中国人自己开的商店则需经过层层审批才可以开设,因此为数很少。这家“本田商店”是13家日本商店中的一家,位于现在的南京莫愁路。

  “以前人们更关注的是日军对于中国人生命的侵犯,认为这是日军的暴行。而在沦陷后,日军对于中国经济的侵犯愈演愈烈,这是另外一种暴行。”

  快报记者 解璐

  一座由个人筹资建立的“民间抗战史料陈列馆”将在12月13日向民众开放。这所陈列馆将把民间收藏家吴先斌先生多年的珍藏向市民呈现,其中有不少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及南京沦陷后的照片、实物,现如今都已经是绝无仅有了。昨天记者有幸提前参观了那座尚未对外开放的史料陈列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