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薛林) 经过考古人员的细心发掘,南京城南一个距今1500多年的古河道,昨天展现在人们面前。考古专家推测,这是迄今为止,保护比较完整的一个古河道,而且出土的木桩、青石垒砌的护坡,也极为少见。
昨天上午,记者在钓鱼台桥边看到,挖出的古河道在现在的内秦淮河边上,中央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桩,边上还有一段保存完好的护坡。护坡是用长条青石垒砌而成,共9层。在河道底部,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正方形的石刻,其周围雕满了花纹,非常精致。此外,在离河道不远处,一口古井裸露在外,虽然没有井栏,但古井小巧玲珑,井边全是小青砖堆砌而成,这是古人在河边定居的标志。
专家认为,汉代到六朝时期,钓鱼台周围河道纵横,一些先民就开始定居河岸边,以打鱼为生。到了隋唐至宋元时期,钓鱼台周围逐步走向繁荣,为了防止河水漫到两岸,先民们开始对河道进行整修,有的地方还架设了桥梁、修筑了码头。自从那时起,中华门、长干桥、钓鱼台一带,水上贸易就发达起来。进入明清时期,许多贵族、富商,看好钓鱼台河道两岸的繁华,纷纷在此定居。
河道中央那么多木桩是怎么回事?专家解释说,当时人们在修建古河道时,先在河床底部打下木桩,挡住河水,然后再用青石砌护坡,等护坡砌好后,灌通河水,木桩也就被河水淹没,一直留在河床底部。从目前所挖出的古河道来看,这条古河道要比现在的河道宽出一倍多,说明了当时的河道非常宽阔,估计这条古河道毁于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