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歌唱,直到声嘶力竭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见到这名小伙子时,他正在唱情歌。看得出来,他不是在追求谁,而是在乞讨。他的面前放着一个小盆,里面有10元、5元、1元等各种面值的钞票。与一般的乞讨者不同的是,他唱歌时充满了激情。记者观察了一个小时,发现他一刻都不停,连水也不喝一口,唱得声嘶力竭。医院门口一名卖白兰花的阿姨告诉记者,小伙子能从下午唱到深夜11点,而且每天都来唱,已经有一两个月了。
“唱这么长时间,累不累啊?”他停下来时,记者走上前问道。“肯定累。”话音未落,他“咕咚、咕咚”几口就喝完了一杯水。“你平均每天要唱多长时间啊?”记者继续跟他聊。小伙子擦擦嘴角说:“不一定,有时候10小时,有时候两小时。”
在聊天中,小伙子告诉记者,他叫朱金向,今年24岁,来自安徽萧县,到南京可有些年头了,白天在菜场唱,晚上在汽车站附近唱,深夜11点左右才回到中华门附近的小旅馆休息。回家后,他先把音箱打开,然后翻出一个mp3,又开始练歌。“他是我们中的劳模!”一位烤红薯的大妈说,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一个都没有他勤快。
不想拖累家人,选择乞讨
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是,朱金向两袖空空,因为他没有双手,走路时他只能顺着路边,慢慢摸索,因为他的眼睛也看不见了。朱金向说,他并不是天生残疾,他的双手是15岁那年被鞭炮炸伤的。当年,他怀着好奇心,把爆竹放进玻璃瓶中炸,结果酿成惨剧。他为此失去了双手,眼睛也被炸瞎,后来经过几次手术,现在眼睛只能看见马路和人影,他眼前的世界是一片模糊。
朱金向需要别人照顾他的起居,不过,2000年他离开了温暖的家,家里为了医治他,欠了一屁股的债,他不想再继续拖累家人。“我看父母起早贪黑的,每天忙到晚上11点才睡觉,我特别难过,每次吃饭拿着馒头都觉得羞愧。”朱金向说,那时他的话变少了,想的事变多了。他考虑到还有两个弟弟在上高中,一个妹妹才读小学,而家中的经济来源,就靠那8亩地。“这肯定不够,以后弟弟、妹妹上学哪来钱呢?”他说,弟弟妹妹成绩都很好,他不希望他们因为没有钱而失学,葬送大好前程。
离开家后,朱金向先到了徐州,后来辗转于昆山,最后落脚到南京。他的乞讨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刚开始就是摆个饭盆,等人给钱,虽然一日三餐没有问题,但他却发愁,光填饱自己肚子不行,还得为家人筹点钱,于是他想到了唱歌,希望用自己的歌声,博得更多同情,讨到更多的钱。“这种方式很好,我觉得自己也在劳动,跟其他乞讨的人不一样。”他说,这种乞讨方式让他心情很舒畅。
一副金嗓子,养活一个家
据朱金向的“同行”介绍,朱金向的月收入在4000元~5000元左右。记者问朱金向是否真的,他笑而不答。不过,很奇怪,挣再多钱,他却不买新衣服,一天只吃两顿,而且只吃包子。“为什么这么节省?”记者问。“舍不得。”朱金向笑着说。
为了弄清情况,记者打电话到朱金向的老家安徽萧县马井镇黄楼村,联系上了他的父亲朱广连,他告诉记者,朱金向一直不间断地给家里寄钱。这些年,朱广连已经用朱金向寄回家的钱,还了数万元债务,给其他几个子女上学,“我二儿子在西安上大学,一学期7000元学杂费,也是他给的。”不过,朱广连也流露出担心:“他眼睛看不见,外面车多,怕危险。”不过,他说担心也没有用,家里曾经不止一次谎称家人病危,把朱金向“骗”回家,但是他每次回家之后,又溜了出来。
朱金向说,父母负担太重了,他不能在家里闲着,这样会让他有负罪感。“做儿子就是要为父母减轻负担,不然还叫什么儿子。就算客死异乡我也心甘情愿。”他的语气十分坚定。
最大梦想,要出专辑
朱金向说,他现在除了唱歌,还在写歌词。带着好奇心,记者看了他写出的歌词,竟然有40多首。他说,他现在有了人生方向,梦想有一天能出成音乐专辑。
“我曾经去过华纳,把我的歌词给他们。刚开始可能是太长,一首歌三四百个字,第一次寄8首没有反应,第二次短了一点,但寄得太多了,30多首。”他说,至今一首歌词也没有被录用,不过谈起这事,他流露出了一种少见的自豪感,这也是记者第一次见到他脸上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他说希望将来用自己唱歌、出专辑挣来的钱供弟弟妹妹读书和结婚用。快报记者 钟晓敏
每天下午5点半开始,就会有一个小伙子站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楼下唱情歌,一首接一首地唱,一两个小时都不休息。别以为他在追求哪家的姑娘,他可是一名职业歌手。靠唱歌,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替家人还了几万元的债务,现在正供着弟弟上大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