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是科学家难解的世纪之谜,许多科学家推测,宇宙物质多次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亡的原因。然而,美国一支科研小组在分析大西洋底部沉积岩后却认为,单次小行星撞击地球才是真正诱因。这一发现得到《美国地质学会通报》网站11月30日详细报道。
陨石中关键化学物质作证
研究负责人、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家肯·麦克劳德说:“我们的发现有力地支持单次撞击假设。”
科学家26年前发现罕见化学元素铱在白垩纪时代已存在于地球,而铱是小行星常见的化学组成元素,这让科学家推测白垩纪时小行星撞击地球,把铱带到地球。后来,科学家鉴定出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现的直径约180千米的奇克鲁伯陨石坑也形成于白垩纪,这让科学家认为,陨石坑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产物。
麦克劳德及其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奇克鲁伯陨石坑的单次小行星撞击就是恐龙灭绝的最终谜底所在。他们在距离尤卡坦半岛撞击点约4500千米的大西洋水面下的德梅拉拉海丘上,钻出了5块沉积岩样本进行分析。该海丘是研究人员心中理想的考察地点,因为它距离陨石坑位置适中。如果采样地点太过靠近陨石坑,采样可能因撞击后海啸、地震和塌方等原因无法真实反映当时情况;而如果太远,岩石中含有的撞击证据又会太少。
研究人员说,仅在距今约6500万年的岩层中存在与撞击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年份更久远或更年轻的岩层中均不存在。这说明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仅发生过一次。
研究人员认为,面宽约10千米的一颗小行星在655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撞击地球,形成奇克鲁伯陨石坑,导致恐龙灭绝。
质疑:撞击比灭绝早30万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格尔塔·凯勒认为,造成奇克鲁伯陨石坑的撞击事件比恐龙灭绝早30万年出现。造成奇克鲁伯陨石坑的撞击事件使地球火山活动频繁,但仅仅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生物体型趋小,而没有造成众多生物灭绝。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其后发生的大块宇宙岩石撞击地球事件,但这些撞击的证据还没有为科学家发现。
尽管麦克劳德教授说,岩层证据表明没有其他撞击事件发生,但凯勒依然在电子邮件中坚称:“他们的结论太过夸张,经不起仔细考证。”
陈立希(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