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
时间:18:26
地点:新街口正洪街广场
促销员:尖叫着跳开
新街口正洪街广场灯火通明,行人如织。快报三位女记者,带上了一包安全套,开始了街头随机发放采访。
一位小伙子正在广场上散发传单,他成了记者第一个受访者。“你好,我们是快报记者,你知道明天是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吗?”小伙子茫然地看看记者,摇了摇头。
记者表示有东西送给他。“好啊!”小伙子兴奋地探头看记者塑料袋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等记者把安全套拿出来递给他时,他的反应夸张极了。
“啊呀!你怎么可以给我这个东西?!”他尖叫道。然后,似乎受了奇耻大辱一般,在两秒之内面含怒色匆匆离开了。
或许是已婚的缘故,市民郑小姐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落落大方。“艾滋病?我知道啊。它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治不好的,所以要小心啊!”
虽然不清楚12月1日是“世界防艾日”,但一群大一的学生对于这个话题显然有很多话说。
“我知道,我们中学时教过的。”一位男生说。
“这个病治不好吧。”一名女生插嘴说。
“是啊,所以要做好安全措施。”男生故意拉长了调子,几个女生羞得躲到了一边。
和她们一样躲闪的人,记者遇到了不少。大多数行人都是步履匆匆,瞅一眼记者手里的安全套,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也有一些市民委婉地拒绝,推说没时间。
一对年轻的情侣甜蜜地从商场里走了出来,女孩注意到记者左手拿着的几只安全套,好奇地凑近了问:“这是什么?”此时,她的男朋友一边掏出手机拨打电话,一边说着:“哦,我知道是什么。”
当他小声地告诉女朋友时,女孩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表情,便赶紧拉着他走开了,还冲记者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呢!”
时间:19:30
地点:沃尔玛超市门口
老外:欣然收下
两名老外从新街口沃尔玛超市门口走过。
“你们好!请问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两人礼貌地停住了脚步,眨着眼睛苦思冥想。
“明天是12月1日,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啊,我想没什么特别的。是不是在中国有特殊的意义?”高个子的Danilo感到很纳闷。记者摇了摇头,告诉他这个日子对于全世界都有意义。这下,他可犯了难,耸耸肩膀皱起了眉头。
当记者提到艾滋病时,Danilo一下子茅塞顿开,大声说:“啊!想起来了,是世界艾滋病防治日!”Danilo和同伴Giosoppo来自意大利米兰,这次是来南京出差的,明天就要回国了。他们介绍说,在意大利,很多人都知道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这个我有时会用到。”看到记者手里的安全套,Danilo笑着说。记者顺手递给他四只,他感到很意外,忙问:“我需要付钱给你吗?”得知这是免费发放的,Danilo欣然收下,还让同伴Giosoppo也拿了几只。
“身体健康很重要,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Danilo认真地说。他冲记者晃了晃手里的安全套,向记者告别,还不忘客气地说:“欢迎来米兰!”
昨晚,记者还遇到了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和一个小巧可爱的女生,他们手挽着手在新街口逛街。记者的提问丝毫没有难倒这位西方男孩,他告诉记者:“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同样,当记者把安全套送给他和他的中国女友时,他开心地收下了。而他身边的女友则一直小鸟依人地扯着他的袖子,把脸埋在他的肩膀后面,显得颇为腼腆。
民工:那是要死人的脏病
时间:18:53 地点:新街口正洪街广场
49岁的老周家在安徽农村。昨天晚上,他下工后和老乡一起逛新街口时,正好碰上快报记者在做随机调查。
“你知道明天是世界防艾日吗?”记者问。老周摇摇头,一脸茫然:“什么防艾日?”
等听说“艾滋病”这个词后,老周恍然大悟:“艾滋病?哦,我知道了,就是那个难治的要死人的脏病吧。”在老周的眼里得艾滋病是因为生活“不检点”。
“我身边有人得性病,却没听说过谁得这个病的。我想肯定有人得这个病。”周师傅说,像他这样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一年到头就回去个两三次。老婆要是不在身边,寂寞是肯定的。“我们工地上一些年轻的小伙耐不住寂寞常常在外面找‘乐子’。这个病保不准就会得。”
见记者掏安全套出来,老周有点窘迫:“我媳妇不在南京打工,我用不着。”
“拿着吧,以后用得着。”旁边的工友起哄说,老周犹豫了一下,红着脸接过安全套。“嗯,我拿了。谢谢!”
和老周不同,来自淮安的张师傅对于记者的提问显然有点不知所措。他犹豫了半天后,才挠挠头挤出来一句:“我知道这个病,很难治。”
记者做完调查问卷后,照例给张师傅免费发安全套。张师傅显然没有料到记者有这个举动,立刻跳开,“啊,不要不要!”小跑着躲开了。
昨天,快报三位女记者,随机采访了100位行人,只有28人准确地说出世界艾滋病防治日是哪一天。在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时,只有30人作出了准确回答。
在我们发放安全套的整个过程中,约有70% 的人见到安全套表情尴尬,躲躲闪闪。只有5% 的人欣然接受安全套,礼貌地表达谢意。
快报记者 黄卓琳 钟晓敏
见习记者 杨杨 文
快报记者 翁叶俊 摄
红丝带的由来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从此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纷纷以红丝带命名。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和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