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事,过去较多提到中华门保卫战,而较少论及其他。但是,昨天,明城墙史研究专家杨国庆告诉记者,无论从当年汪伪时期的档案里,还是来自日本的旧照片中,侵华日军对光华门曾发生的“争夺战”重视程度,远超过其它诸城门。日军不仅在光华门外城墙下竖立墓标,凭吊战死者,还在光华门一侧书写“和平”两个大字欲盖弥彰。
资料记载,1937年12月,担任光华门防务的中国守军,为教导总队谢承瑞团和第87师259旅等部,之后又有宪兵教导第2团、156师等部增援。12月9日拂晓,日军胁坂部队占领光华门外大校场和通光营房,继而进抵光华门,与该城门的中国守军展开激战。日军在飞机、野山炮和坦克猛烈轰击下,城墙东南角被炸塌,城门沙袋掩体工事被击穿。傍晚少数日军由此冲入城内,并占据主城门。少数入城日军很快被歼,而占据主城门的日军在沙袋上架起机枪,对着城内以封堵向光华门增援的中国守军。12月10日,光华门战事再次白热化。在增援部队配合下,中国守军以大量集束手榴弹、机枪和步枪与日军展开激战,为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整排整连成建制的中国官兵,在短短数小时内就壮烈牺牲了,第87师259旅易安华旅长阵亡。当夜,守城官兵将打开盖子的汽油桶抛下,纵火焚烧了盘踞在城门洞里的日军,3名日军毙命,活着的一名日军曹长被俘。守军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将第二次入城的日军悉数歼灭,并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被日军称之胁坂部队“最先登上光华门的伊藤善光少佐”被中国守军手榴弹击中毙命,日本军旗被抛下城头。
10日光华门一役,被日军视为突破南京城垣防线的日子,日本新闻媒体大肆渲染:“期待已久的太阳旗飘扬在南京城头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于是日本全国上下疯狂一片。人们从报纸上印有的醒目的南京地图上,兴奋地指着,“就是这个城门,就是这个城门”。不久,事实证明这仅仅是日本报界记者们臆造的“占领”,也是日军当时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日本军界为此大为光火。日军占领城墙后,中国守军未及转运的伤员,有的被日军用刺刀挑起抛向城下,有的将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如此城垣保卫战,在抗日战争中虽不及长城保卫战之影响,但也鲜有其他城墙保卫战可与之一比。
日本人对光华门争夺战印象很深。南京沦陷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立即前往光华门参观。1938年4月,日本皇族东久迩宫也前往该城门巡视、凭吊。南京沦陷后的伪市工务局,秉承其主子旨意,在对南京城墙修缮的设计图上,特意标明“战绩保存、不必修理”,加以保护。
“光华门,是把日军打得最疼的一个地方。”杨国庆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