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特别是9月份以来,江苏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以新型手段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这些犯罪分子借助先进的网络、通信和金融技术,通过政务公开咨询、查询城市黄页、盗取个人登记资料等途径获取有关个人信息,随机选择袭击目标,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设法骗取受害人钱财,造成恶劣影响。该如何提高防范意识,识破犯罪分子的骗局?昨天,江苏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副局长孙春提供了详尽的反诈骗功略。
【手段一】电话虚构绑架事实进行诈骗
9月26日,南京市鼓楼区居民耿某在家中接到一电话,对方称其子因欠款10万元被绑架,让其拿10万元赎人。耿某在接听电话时,听到电话中有人哭救,信以为真,便于当日将10万元人民币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号,后耿与其子联系后方知上当受骗。南京市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抓获了6名外省籍犯罪嫌疑人。
【功略】
1.遇到类似情况要沉着,千万不要惊慌,可要求对方让被绑架人与自己通电话,证实是否是自己亲人。2.迅速与对方声称的被绑架亲人取得联系。3.千万不要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号汇钱,并及时报警。
【手段二】群发恐吓短信骗取钱财
10月19日,无锡、常州、淮安等地部分手机用户相继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以砍断收信人家里小孩手脚相威胁,要求收信人向指定的银行账号汇入3000元。公安机关通过内部查询发现,浙江、上海、江西等地也相继发生同类型案件,短信发送方电话号码、指定银行账号均一致,系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为。
【功略】
1.遇到类似情况,在注意做好安全防范的同时,千万不要恐慌。2.千万不要向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号汇钱,以免财产受到损失。3.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将短信发送方显示号码、指定银行账号、短信内容提供给公安机关。
【手段三】盗用学生个人信息诈骗学生家长
10月底,淮安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250余名大学一年级新生家长,相继接到以学生班主任名义打来的电话,以学生生病、车祸等住院治疗为由,要求学生家长将钱汇入银行指定账号。11月份,相似案件在南京、苏州相继发生。据侦查,犯罪分子系盗取、利用学生在学校内登记的个人信息进行作案。
【警方提醒】
1.不要轻信、不要惊慌,更不要轻易向指定银行账号汇钱。2.与对方多通话周旋,尽量多问明情况。3.尽快与自己的亲人取得联系,如果一时联系不上,也可以与学校或单位取得联系,问明情况。4.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以防更多的人受骗。
通讯员 沈宫轩
快报记者 朱俊骏